《蚕谷行》这首杂言古诗是杜甫晚年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作品。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提出了"化剑为犁"的理想,表达了让战士解甲归田、百姓男耕女织的和平愿望。全诗简短有力,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蚕谷行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蚕谷行》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杜甫漂泊湖南时期。时安史之乱虽平,但各地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战乱不息。诗中"铸甲作农器"化用《孔子家语》典故,提出停战务农的设想;"男谷女丝"描绘理想的太平景象。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的作品,凝聚了其毕生对和平的渴望,堪称"诗圣"的和平宣言。
翻译注释
翻译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
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
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
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注释
(1)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向:差不多的意思。
(2)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3)农器:农用器具。
(4)尽:一作“得”。一本“耕”下有“田”字。
(5)烈士:指战士。
(6)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
(7)男谷女丝:即男耕女织,以名词作动词,是杜甫用字变化处。
(8)行复歌:一边走,一边唱。行复:且又。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九日寄岑参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长安清明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一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醉落魄·述情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滕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枕上偶成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秋江
秋江水清不胜绿,还与汉江颜色同。
望中白鸟忽飞去,落日丹枫相映红。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其一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上留田行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王勃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