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封侯诗》是东汉诗人崔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描写古代军人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英姿,赞颂了窦宪北伐的丰功伟绩和汉军将士的勇敢献身精神。该诗短小精悍,却以浓酣的笔墨,铺陈出铁马金戈的战场氛围,勾勒出跃马披甲,挽弩挥戟的汉军将士威武雄姿。
安封侯诗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
被兕甲兮跨良马,挥长戟兮彀强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窦固统兵破匈奴,夺得西域伊吾庐地。遣其麾下假司马班超平定南道。此后班超陆续降服西域三十六国,威名赫赫,坐镇西域,南道大安。在正面战场上,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89—91)大将军窦宪亲自统军北伐,出塞三千里,大破匈奴,穷追其残部。自此,南匈奴一心附汉,北匈奴远徙,塞上大靖,万里无烽烟。窦宪以功拜安封侯。在这场历史性的汉匈决战中,崔骃因佐幕于窦宪军中,随同出塞,目睹了大决战的壮伟场面,于是创作《安封侯诗》该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战马嘶鸣啊锣鼓声声震天响,勇士激愤啊舍身忘死斗志昂。
身披着犀甲啊胯下骑着骏马,挥舞长戟啊拉满手中的强弓。
注释
(1)戎马:就是战马。
(2)金鼓:金指铜锣。古时两军打仗,以击鼓鸣锣作为进退的信号。
(3)忘身命:忘掉自己的身家性命。
(4)被:通“披”。
(5)兕:雄性的犀牛。
(6)甲:就是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打仗时穿在身上起护身的作用。
(7)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8)彀:把弓拉满就是彀。
(9)弩:就是弩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崔骃的诗
相关推荐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
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
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虽后约、的有于飞愿。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安贫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安平公诗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华州留语晓至暮,高声喝吏放两衙。
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乌纱。
其弟炳章犹两丱,瑶林琼树含奇花。
陈留阮家诸侄秀,逦迤出拜何骈罗。
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
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
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
时禽得伴戏新木,其声尖咽如鸣梭。
公时载酒领从事,踊跃鞍马来相过。
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
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
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长者子来辄献盖,辟支佛去空留靴。
公时受诏镇东鲁,遣我草诏随车牙。
顾我下笔即千字,疑我读书倾五车。
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泰山惊逝波。
明年徒步吊京国,宅破子毁哀如何。
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
如公之德世一二,岂得无泪如黄河。
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安庆府
风雨宜城路,重来白发新。
长江还有险,中国自无人。
枭獍蕃遗育,鳣鲸蛰怒鳞。
泊船休上岸,不忍见遗民!
安乐宫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长翠。
新城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倌提壶使。
绿繁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