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三山道中》是南宋词人辛稼轩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作者在离别三山、赴临安道上写下的词作。它十分真实地反映出作者因前景不测,而后悔出仕的复杂心情。上阕起韵,作者用“抛却”和“却来”对照,明显地表现出对带湖与瓢泉山中那惬意的诗酒安乐窝的留恋,和对于“官府望歌”即官场生涯的无兴趣。这一对于自己选择失措的不满和遗憾,启开了下文的抒情之门。“闲愁”一韵,以强烈的夸张,把自己在官场生活中所得的极度愁闷,形容出来,并且以日日增多的白发,来证实他的闲愁。这是他对这一段官场生活的总感受。下片转眼望将来,心情更是压抑。他以“新剑戟”与“旧风波”对举,使词意由上文陈说往日风波造成的苦闷,自然转入对于将来更厉害的“剑戟”即官场争斗的厌恶与担心。一句“天生予懒奈予何”,写得顽皮天真,颇有自慰之态。它其实含意很深。一方面,它表明了他不愿参与庸俗无聊的官场斗争的态度,一方面,它又表明他面对这样无聊的政治环境时心情的黯淡。一个“懒”字,不仅显示出他懒于参与官场争斗的高尚人格,也写出了他知道夙愿难酬时万念俱灰的心态。末韵更把自己失志于当代、不希冀有什么作为的想法和盘托出,而这种没办法时的消极想法,又不能向他的儿辈说明,鼓励他们也采取自己一样的生活态度乃至于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人生还没有展开呢。这种矛盾和隐痛,是一个认清了世局以后,处于两难之地的人所不能避免的。
鹧鸪天·三山道中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我丢开了山里的饮酒赴词的安乐窝,却来到官府里听那些叫人心烦的笙歌。为了国家前途,实在叫忧愁,被它捉弄的比天还大;愁的在我头上栽埋的白发,一天天地多起来了。
朝廷里战与和的斗争很激烈,他们掀起的归风波还没有平息,却又在酝酿新的害人的花招;但是上天生我就是这个懒劲,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我现在已经觉得完全没有事可做了,但却教育孩子们不要学我这个懒劲罢了!
注释
(1)诗酒窠:上饶家中饮酒赴诗。
(2)听笙歌:宋·苏轼《浣溪沙·荷花》词:“且来花里听笙歌。”
(3)闲愁:为国事忧愁。
(4)剑戟:古时的两种武器,此喻官场斗争。
(5)予懒:我懒。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鹧鸪天·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过湖阴席上赠妓
梅妒晨妆雪妒轻,远山依约学眉青。樽前无复歌金缕,梦觉空余月满林。
鱼与雁,两浮沉,浅颦微笑总关心。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东风一夜深。
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
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
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鹧鸪天·薄命妾辞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玉筯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鹧鸪天·七夕
乌鹊桥边河汉流。洗车微雨湿清秋。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
云却静,月垂钩。金针穿得喜回头。只应人倚阑干处,便似天孙梳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