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天元教显

〔金代〕刘志渊

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悟者清凉,背之热恼,多口明真诀。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

了知诸相皆空,不生妄想,当体能消灭。境界真实无染著,种种抑绝分别。万境一心,现前孤觉,寂寂圆明彻。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

全文拼音版

jiāngdōng··tiānyuánjiàoxiǎn
tiānyuánjiàoxiǎnzhèngjīnliánduǒduǒkāibiànshíjiéshìshùguānliáoxiányǎngfèngyuánjuéshēngwénxīnshuōzhěqīngliángbèizhīnǎoduōkǒumíngzhēnjuézhūrénzheyǎnzhàokāiqiānxīnyuè
lezhīzhūxiāngjiēkōngshēngwàngxiǎngdāngnéngxiāomièjìngjièzhēnshírǎnzhezhǒngzhǒngjuéfēnbiéwànjìngxīnxiànqiánjuéyuánmíngchèjìngchùtàibié

作者介绍

刘志渊(生卒年不详),号通玄子,万泉(今山西闻喜)人。全真道士,师事超然子王吉昌。年五十九卒。著有《启真集》。存词五十六首。

刘志渊的诗

相关推荐

大江东去·为张可子郎中寿

〔元代〕王旭

九秋风露,洗尘埃、人似华峰独立。兰省东南经济地,正赖风流筹画。湖海胸襟,冰霜气节,邈矣公难及。苍生望重,故园休梦泉石。

且对得意江山,登临一笑,香满黄花席。更把西湖都酿酒,醉取白云诗客。乘兴为公,遍游仙府,检下长生籍。妙毫浓墨,书公寿禄无极。

大江东去·题宗伯张阳峰仰宸楼

〔明代〕夏言

百尺危楼,面阳峰、览尽楚天云物。西望武昌东夏口,遥对黄州赤壁。

清簟疏帘,投壶散帙,炎夏生冰雪。玉堂惟构,未许元龙称杰。

读书夜感青黎,画楝雕檐,星斗寒光发。秋水长空涵雁影,时见断霞明灭。

学士当年,倚栏凝睇,把镜悲华发。丹心岁晚,咫尺身依日月。

大江东去·又答俨翁

〔明代〕夏言

昔试南宫,荷明公、收作药笼中物。彩笔玉堂干气象,瞻望文章奎壁。

席上春风,尊前夜雨,几对程门雪。飞英振藻,一时真愧诸杰。

独怜万里驰驱,三王六诏,使节连翩发。琐闼十年曾抗疏,旧草万行明灭。

霄汉飞腾,风波震骇,白尽巾中发。长安今夕,芳樽且醉华月。

大江东去·和东坡韵病起闲述

〔明代〕夏言

一卧经旬,喜百事无营,祇须药物。病起渺然思泽国,兴在黄楼赤壁。

五老烟空,九华云静,涛涌三山雪。长江如堑,阅来多少英杰。

却想江左风流,五陵豪贵,过眼春花发。屈指千年如一日,歘忽风休电灭。

对镜慵看,倚楼长叹,一任添华发。寸心炯炯,清觞坐引秋月。

大江东去·再咏葡萄

〔明代〕夏言

一种灵株,细摩挲、不似人间之物。偃蹇虬枝连密叶,风雨暗生墙壁。

的的悬珠,汇景如贯,颗颗凝霜雪。交梨火枣,品题未许称杰。

绝怜白玉盘行,黄金笼贮,瑶席清辉发。凉沁诗脾甘露爽,坐使襟尘消灭。

玉女盆头,仙人掌上,直欲披玄发。夜深苍海,骊龙吐出明月。

大江东去·次东坡韵,柬李蒲汀送蟹

〔明代〕夏言

秋意满前,正衔杯、又见江乡风物。同巷高人应念我,伏枕萧条四壁。

许大忧怀,无边归思,捻断髭须雪。自怜迂叟,岂堪相伴朝杰。

去岁今辰,想莼羹鲈绘,高兴徒发。几度长空南望,尽雁字千行明灭。

揽镜堪悲,壮颜非旧,秃尽冲冠发。危楼昨夜,坐到西岩堕月。

大江东去·答陆俨翁

〔明代〕夏言

大河南北,数千里、一望中原民物。迤逦江山开锦幛,尽是名城坚壁。

楚汉纷争,曹吴割据,战甲明霜雪。一时闲气,弄来有甚豪杰。

青春三月南征,柳色连天,满路花争发。醉后彩毫吟丽句,不管古今兴灭。

圣主中兴,太平有道,德泽沾穷发。何年沧海,钓竿时弄烟月。

大江东去·答蒲汀惠蟹

〔明代〕夏言

夜雨秋尊,新烹蟹、又见一年风物。秉烛西堂聊自酌,时听蛩吟四壁。

满壳膏肥,双钳肉嫩,味胜经霜雪。遍尝海错,还输此种为杰。

芳鲜充溢雕盘,真堪咀嚼,清兴翛然发。却笑持螯人去后,风韵到今难灭。

更待黄橙,也须紫菊,取醉娱华发。中秋在望,小楼酌共看月。

大江东去·孙文悫公为张太守画固陋草堂卷

〔近代〕奭良

茂林修竹,有山堂隐隐,杂花初发。

五马行春胸次远,此意豪端微揭。

草长莺飞,山空鹃泣,几被罡风折。

珠还故事,海壖招入琼笈。

曩昔退直余閒,云烟泼洒,蹊径翛然别。

下视朱门同白屋,纸阁芦帘明灭。

淡抹轻皴,鹿床家法,屈曲都成铁。

九夷何陋,指来先路清切。

大江东去·次韵答彦衡

〔金代〕段克己

无堪老懒,喜春来蔬笋,劝加餐食。底事东君留不住,忙似人闲行客。忧喜相寻,利名羁绊,心自无休息。不如闲早,付他妻子耕织。

门外柳弄金丝,落花飞不起,东风无力。浊酒一杯谁送我,欢意都非畴昔。致主无心,苍颜白发,敢更希前席。功名蛮触,何须千里追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