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

〔明代〕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作品简介

《白燕》是明代诗人袁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用刘禹锡诗句触题,总赞一笔,并就其所沉积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化丰富了内涵;中间颔、颈两联着重写燕体之白,以柳絮、梨花等洁白的景色,造成典型意境,衬托白燕;尾联转过笔势,忽作充分拟人化的奇想,希望白燕洁身自重,尤见诗人殷殷之情。全诗写形传神而形神兼具,用典自然而贴切,且语言秀丽流畅,构思巧妙,确为咏物之佳作。

创作背景

《白燕》此诗为袁凯早年的作品。据杨仪《骊珠杂录》:“时大本赋《白燕》诗,呈杨铁崖,铁崖极称殊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景文在座,曰:诗虽佳,未尽体物之妙。’廉夫不以为然。景文归作诗,翌日呈之,铁崖击节叹赞,连书数纸,尽散座客。一时呼为‘袁白燕’。”都穆《南濠诗话》亦载,袁凯尚未出仕时,一天与友人去拜会当时的诗坛领袖杨维桢,见茶几上有元人时太初的一首《白燕》诗,袁凯读后说:“此诗写白燕尚未尽体物之妙。”杨维桢不以为然。袁凯回家后,连夜步其韵亦作《白燕》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在故国飘泊流落万事都已改变,往时王谢堂前也少见这样的白燕。

明亮的月光照着汉水辨不出它的身影,大雪纷飞还没飞回梁王的菟园。

柳絮飞舞的池塘边香气入梦,冷意侵人梨花开满庭院。

赵家姐妹生性喜欢嫉妒,切记不要往昭阳殿中飞舞翩跹。

注释

(1)白燕:金丝雀的一类,体色有黄色、白色、桔红色、古铜色等,此应专指羽毛白色的。

(2)王谢:王导和谢安,二人为东晋的名臣贵族,住在金陵乌衣巷,宅院十分豪华。

(3)梁园:唐寇豹《白赋》“晓入梁王之苑,雪满群山。夜登庾亮之楼,月明千里”。 庾楼、梁园都是才俊之士聚合之所。谢惠连《雪赋》“云岁将暮,寒风积梁王与邹阳、枚乘等游梁园,赋《雪赋》”。诗即用此典。

(4)赵家姊妹:指汉成帝赵皇后飞燕及其妹。《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学歌舞,号曰飞燕。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倢伃,贵倾后官。”

(5)昭阳:汉宫殿名,即赵飞燕姊妹所居。

全文拼音版

báiyàn
guópiāolíngshìfēijiùshíwángxièjiànyīng
yuèmínghànshuǐchūyǐngxuěmǎnliángyuánshàngwèiguī
liǔchítángxiāngmènghuātíngyuànlěngqīn
zhàojiāmèiduōxiāngxiàngzhāoyáng殿diànfēi

作者介绍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袁凯的诗

相关推荐

白鹭儿

〔唐代〕刘禹锡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白丝行

〔唐代〕杜甫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著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白鼋涡

〔唐代〕王维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

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

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白帝城最高楼

〔唐代〕杜甫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纻辞三首·其三

〔唐代〕李白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激楚结风醉忘归,高堂月落烛已微。

玉钗挂缨君莫违。

白纻辞三首·其二

〔唐代〕李白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

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白雉诗

〔两汉〕班固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

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

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

白鸠辞

〔唐代〕李白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

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白水素女

〔魏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取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不可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任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搜神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