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十绝句·其十

〔唐代〕杜甫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作品简介

《夔州歌十绝句·其十》是杜甫晚年创作的组诗中的最后一首。此诗以神话仙境"阆风玄圃与蓬壶"起兴,通过"中有高唐天下无"的夸张笔法,突出夔州地理形势的雄伟奇特。后两句"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以问答形式,生动展现了夔州城夹江而立、控扼峡口的险要地势。全诗语言雄奇壮阔,想象丰富,将现实地理与神话意象相结合,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的艺术创新。

创作背景

《夔州歌十绝句·其十》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时年55岁的杜甫正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诗人通过对夔州险要地势的描绘,既记录了当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又暗含了对国家边防形势的关注。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年代,杜甫将个人漂泊的感慨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融入这组描写夔州风物的绝句中,展现了其"诗史"的创作特色。

翻译注释

翻译

阆风颠、玄圃堂与蓬莱仙山,中间还有高唐观,天下无双。

夔州城坐落在哪里?它坐落在瞿塘峡口、长江腹部。

注释

(1)阆风玄圃:阆风颠和玄圊堂,都是传说中为人仙人所居之处,都在昆仑之顶。

(2)蓬壶:即蓬莱,传说为东海三仙山之一。

(3)高堂:一作“高唐”,高唐观。

(4)借问:假设的问语。

(5)压:本是压住的意思。这里作“坐落”解。

(6)城隅:本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夔州城。

全文拼音版

kuízhōushíjué··shí
lángfēngxuánpéngzhōngyǒugāotángtiānxià
jièwènkuízhōuchùxiáménjiāngyōngché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