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喜闻捷报》此诗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传统诗体表现革命战争题材。首联"秋风度河"与"大野入穹"展现壮阔的西北战场景象;颔联将"佳令"(捷报)与明月并置,赋予捷报以自然律动之美;颈联转写家书断绝的私人情感;尾联"满宇翘望"与"边城凯歌"将个人情感升华为集体胜利的欢欣。全诗融边塞诗的雄浑与杜甫律诗的沉郁于一炉,在传统形式中注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旧瓶装新酒"的艺术创新。
五律·喜闻捷报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五律·喜闻捷报》作于1947年9月转战陕北期间。时值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彭德怀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诗中"边城"即指陕北战场,"鸿音绝"反映战时通信困难的特殊状况。毛泽东将军事指挥家的战略视野与诗人的细腻情感相结合,此诗与其《沁园春·雪》的雄浑不同,展现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式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翻译注释
翻译
秋风瑟瑟,轻轻从河面上吹过,目之所及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
中秋佳节随着前方归来的人一起到来,夜空中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脱颖而出。
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
广大人民都翘首以盼,渴望听到胜利佳音,边城奏响凯歌之日,正是人民额手相庆之时。
注释
(1)度:通“渡”,过的意思。
(2)大野:一望无际的原野。
(3)入:溶进。
(4)苍穹:即苍天。
(5)佳令:美好的节令,这里指中秋节。
(6)鸿音绝:音信已断绝。鸿即大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
(7)凯歌奏边城:1947年8月,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九月中旬,又收复青化砭、蟠龙等城镇。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五岁咏花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俛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五松山送殷淑
秀色发江左,风流奈若何?
仲文了不还,独立扬清波。
载酒五松山,颓然白云歌。
中天度落月,万里遥相过。
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
明日别离去,连峰郁嵯峨。
五美吟·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
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五美吟·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上浣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