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除夕》是明代诗人袁凯的诗作。这首诗写除夕夜旅居异地的乡思客愁。诗篇以对句发端,“今夕为何夕”关合“除夕”,“他乡说故乡”关合“客中”,出语含蓄,暗示客愁;第二联承上联而来,写客居生活的冷清和乡思的绵长。此联叙事中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有滞留他乡、思归无计的凄寂,也隐含着作者的乡思和回归故里的迫切心情;第三联则点出作者淹留他乡、岁暮不归的原因所在。全诗语言通脱质朴,诗中也没有新奇特别的意象,然却是平实处见真情,是一首以质胜而非以文名的感怀思乡之作。
客中除夕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客中除夕》此诗作于元末明初战乱之际。客游外地,寄寓他乡,古人对这种生活很难适应,总有一种飘零之感。除夕是中国传统的盛大节日,通常都要与家人团聚。飘泊在外对古人来说是人生的不幸,除夕佳节期间仍然不能还家,更是莫大的不幸。这首诗就是作者在除夕那天旅居外地所写,道出了佳节期间滞留外地的苦闷与无奈。
翻译注释
翻译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
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
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
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注释
(1)今夕为何夕:语出《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里借用以抒写除夕怀念家人的愁思。
(2)他乡说故乡:从刘皂《旅次朔方》(一作贾岛《渡桑干》)的“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句化出。
(3)戎马:指军事行动、战乱。
(4)无休歇:未停止过。
(5)关山正渺茫:用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句意。关山,关口和山岳,这里代指故乡。渺茫,遥远,看不清楚。
(6)柏叶酒:用柏叶浸过的酒,也叫“柏酒”。古代风俗,以柏叶后凋耐久,因取其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长寿。
(7)未敌:不能阻挡。指欲借酒消愁,但仍阻止不了热泪滚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袁凯的诗
相关推荐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发苕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客夜与故人偶集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游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