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夔州冬日的生命吟唱,以病榻视角写岁末乡愁。诗中"寒轻市上山烟碧"绘夔州晴暖,"日满楼前江雾黄"状峡江暮色,"负盐出井此溪女"录民间疾苦,"打鼓发船何郡郎"写商旅匆忙,"新亭举目风景切"转思乡之痛,"茂陵著书消渴长"以司马相如自况。全诗将地方风物与身世悲慨交融,展现杜甫"诗史"的细节魅力。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此诗实作于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48岁自华州弃官、初至秦州时。诗中"负盐女"反映陇右民生,"新亭"之叹暗喻对朝廷的失望,"茂陵著书"则预示其后《同谷七歌》的创作。较之同期"三吏""三别",此作更显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精神困境,是杜甫创作转型期的重要见证。
翻译注释
翻译
山村中淡淡青烟,因受枯黄山色和天空蓝色的影响,给人以碧绿的感觉;乳白色的雾,在阳光照射下,呈现为黄色。
背着盐出盐井的是这里的女子,打着鼓提醒前船而开船的是哪里的少年郎。
在新亭对泣的人眼中的风景是凄切的,司马相如写书受着消渴的长期煎熬。
不用担心春花开得不烂漫,我这个楚客只在听着船桨的声音。
注释
(1)烟碧:冬暖之色。
(2)雾黄:冬暖之色。
(3)新亭:地名,远在江南江宁县侧。
(4)切:凄切。
(5)春花:应春动。
(6)棹:船桨。
(7)相将:仇兆鳌引《仪礼注》曰:“相将,彼此相扶助。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祗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
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十三日吉祥探花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