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咏物而兼有所感触,表达了诗人城挚的爱情,也反映了当时封建和宗教势力对于爱情可怕的迫害与摧残。全诗多用道家典故,倾注了诗人的真情并融入了个人的身世遭遇与心灵体验。
圣女祠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人间岂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圣女祠》这首诗的创作契机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张采田认为是咏物而兼有所感触。他说:“实咏予女,是驰赴兴元时作。时义山未娶,故触致感谓有寄托者,失之。与后一首(指五言排律《圣女祠》)不同也。”钱木庵认为是有寄托的,”他说:“此章全是寄托,不然何慢神若此。”程午桥、冯浩认为是为女冠而作,他说:“此与前所编二首迥不相似,必非途次经过作也。”程氏调为女冠作,似之,但无可纲详。纪晓岚也认为是借圣女而咏人,他说:“起二句其在人焉,呼之欲出。”这首诗不是单纯地写圣女,而是借圣女写人,这个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一个女道士。从诗中“人向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二句,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写他思念的人的故事。关于写作年代,张采田认为此诗似属开成二年(837)秋冬之际由长安赴兴元时途经圣女祠之作,从时间上来说,应早于五言排律《圣女祠》。诗意亦符合李商隐二十四、五岁登进士第,赴汉中探令狐楚病,却不知令狐楚将病重去世的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松竹葱茏蕙香缭绕帐低垂,翔龙舞风护守着微闭的窗扉。
烟雾迷朦掩映你要眇的玉质,纱衣轻飘怎抵御朔气寒霏。
人神遇合岂但崔罗什独有此幸,天庭缥缈应无刘武威文采风流。
钗头双燕请捎去我诚挚的闻讯,神女呵,几时自天庭回归。
注释
(1)圣女祠:《水经·漾水注》:“武都秦冈山,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武都,在今甘肃省武都县,是唐代由陕西到西川的要道。
(2)篁:竹。
(3)蕙香帏:绣着蕙草的帷帐。
(4)龙护瑶窗凤掩扉:指窗扉门扇上雕刻龙凤。
(5)三里雾:典出《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
(6)五铢衣:神仙所服的极轻的衣服,见唐郑还古《博异志》。唐制十分为一钱,一钱等于二铢四絫。此联形容神像服饰之轻华。
(7)崔罗什:《酉阳杂俎》载,清河人崔罗什夜过长白山西刘氏夫人墓,见朱门粉壁,一青衣出,遇什曰:“女郎须见崔郎。”遂引以相见。女郎系平陵刘府君之女,侍中吴质之妻。什与其论汉魏时事,悉与魏史符合。女与其订十年相见之约。后十年,崔食杏未半而卒。诗文中常用作人神相接的典故。
(8)刘武威:当泛指风流才俊之士。刘禹锡《和乐天消失婢榜者》:“不逐张公子,即随刘武威。”
(9)钗头双白燕:《洞冥记》载,元鼎元年(前116)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武帝,帝以赐婕妤。元凤中,宫人欲碎此钗,明旦发匣,见白燕升天。后宫人学作此钗,名白燕钗。
(10)珠馆:指天上仙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圣女祠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圣果寺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圣泉宴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
云华满高阁,苔色上钩栏。
药草空阶静,梧桐返照寒。
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
坠叶和金磬,饥乌鸣露盘。
伊流惜东别,灞水向西看。
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