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昔日我游历在宋中一带,汉朝梁孝王自梁徙都在这里。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当今的宋中仅次于唐代著名的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一个城邑中就有就万户人家,大街两旁的高楼大厦互相辉映。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船和车马占据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客人都十分欢乐。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白光闪闪的刀刃用来杀光不义的坏人,把所有的黄金都拿出来酬谢英豪。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在地富庶繁华闹市仇杀,会带来迅速报复。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回忆起在在安置酒瓮的土台结交高适和李白两位好友。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两位公子的写作才能了得,让我十分的和颜悦色。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情绪高昂的时候登上吹台,遥望长满青草的平原感怀汉高祖之事。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砀山县这个地方,汉高祖一死,这里就没有人了,只有雁鹜相互呼应而已。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玄宗尚武好战,当时国家尚未衰颓。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英勇的将士收复西域蛮夷之地,安禄山、张守琏战胜契丹民族。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蒙蔽邀功,用百万人攻打一城,只报胜利,不报失败,所以虽败而报捷。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把战士看作泥土一样贱,为争取尺土,不惜牺牲一百个人的性命。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开拓边疆未成功,天下大乱,升平和悦的景象离开人间乐土。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时光流逝不停,而自己的朋友们却分散凋零。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我将一腔的愁思寄托在哪里,好友相继去世,十分悲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孤独凄凉、老病穷困而漂泊远方。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李白和高适已经离去,我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不再看望颜延之和鲍照,乘坐一艘小船在荆州巫山漂泊。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勉强加餐,恐怕客死他乡,不能照顾遗孤。
注释
(1)宋中:今河南商丘市南。
(2)梁孝王都:汉梁孝王刘武自梁(今开封市)徙都睢阳(即宋州),修园林、扩建城池。
(3)陈留亚:仅次于陈留。陈留:是汉、唐以来商业都会。
(4)剧:政务繁重之地。
(5)贝:贝州,故地在今河北清河。
(6)魏:魏州,故地在今河北大名。
(7)通衢:大道、交通要到。
(8)雠不义:杀死不义的坏人。雠:仇杀。
(9)倾有无:倾其所有。“有无”是复词偏义,偏在“有”。
(10)红尘:指人世间。
(11)斯须:片刻。
(12)高李:指高适、李白。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称高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13)论交:结交。
(14)酒垆:酒家安置酒瓮的土台。
(15)藻思:写作的才能。
(16)色敷腴:颜色和悦的样子。
(17)气酣:情绪高昂。
(18)吹台:即繁台,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期师旷吹奏之台。汉梁孝王增筑称“明台”,因此称为“吹台”。
(19)怀古:即下面所提汉高祖之事。
(20)平芜:长满青草的平原。
(21)芒砀:唐时砀山县属宋州。
(22)雁鹜:亦作“鴈鹜”。鹅和鸭。
(23)先帝:即唐玄宗。
(24)寰海:海内、天下。
(25)长戟:比喻军队将领,这里指安禄山、张守琏等。
(26)林胡:汉时匈奴种族名。
(27)百万:指兵力。
(28)献捷:报喜不报忧。
(29)组练:组甲练袍,这里指精兵。
(30)拓境:即开拓边境。
(31)元和:太平和乐的气象。
(32)辞:离开。
(33)大炉:天地、人间。《庄子》:“以天地为大炉。”这里指天地间。
(34)朋友尽:指除高、李外,如郑虔、严武、苏源明等人。
(35)合沓:相继重迭的样子。
(36)徂:逝。
(37)存殁:指活着的自己和死去的友人。
(38)呜呼:恸哭。宝应元年(762)李白死,永泰元年(765)高适又死,所以说“再呜呼”。
(39)益堪愧:一作“病益盛”。
(40)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喻指高李。
(41)凡马:杜甫自谓。
(42)徒区区: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杜甫十分爱才,因此对高李之死,十分痛惜。
(43)颜鲍:指颜延之和鲍照。
(44)荆巫:荆州巫峡,指漂泊夔州。
(45)违抚孤: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