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分四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宋中地区的繁华;十三句至二十句为第二段写与高适、李白的邀游;二十一句至二十八句为第三段写唐明皇开边之事;最后十四句为第四段,叙写乱离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既有现实经历的生动描述,又有几十年来郁积于心中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此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遣怀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居留夔州。诗人故地重游,触动诗人对李白、高适亡友的怀念,作《昔游》续篇。
翻译注释
翻译
昔日我游历在宋中一带,汉朝梁孝王自梁徙都在这里。
当今的宋中仅次于唐代著名的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
一个城邑中就有就万户人家,大街两旁的高楼大厦互相辉映。
船和车马占据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客人都十分欢乐。
白光闪闪的刀刃用来杀光不义的坏人,把所有的黄金都拿出来酬谢英豪。
在地富庶繁华闹市仇杀,会带来迅速报复。
回忆起在在安置酒瓮的土台结交高适和李白两位好友。
两位公子的写作才能了得,让我十分的和颜悦色。
情绪高昂的时候登上吹台,遥望长满青草的平原感怀汉高祖之事。
砀山县这个地方,汉高祖一死,这里就没有人了,只有雁鹜相互呼应而已。
玄宗尚武好战,当时国家尚未衰颓。
英勇的将士收复西域蛮夷之地,安禄山、张守琏战胜契丹民族。
蒙蔽邀功,用百万人攻打一城,只报胜利,不报失败,所以虽败而报捷。
把战士看作泥土一样贱,为争取尺土,不惜牺牲一百个人的性命。
开拓边疆未成功,天下大乱,升平和悦的景象离开人间乐土。
时光流逝不停,而自己的朋友们却分散凋零。
我将一腔的愁思寄托在哪里,好友相继去世,十分悲悼。
孤独凄凉、老病穷困而漂泊远方。
李白和高适已经离去,我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
不再看望颜延之和鲍照,乘坐一艘小船在荆州巫山漂泊。
勉强加餐,恐怕客死他乡,不能照顾遗孤。
注释
(1)宋中:今河南商丘市南。
(2)梁孝王都:汉梁孝王刘武自梁(今开封市)徙都睢阳(即宋州),修园林、扩建城池。
(3)陈留亚:仅次于陈留。陈留,是汉、唐以来商业都会。
(4)剧:政务繁重之地。
(5)贝魏:贝:贝州,故地在今河北清河。魏:魏州,故地在今河北大名。
(6)通衢:大道、交通要到。
(7)雠不义:杀死不义的坏人。雠,仇杀。
(8)倾有无:倾其所有。“有无”是复词偏义,偏在“有”。
(9)红尘:指人世间。
(10)斯须:片刻。
(11)高李:指高适、李白。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称高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12)论交:结交。
(13)酒垆:酒家安置酒瓮的土台。
(14)藻思:写作的才能。
(15)色敷腴:颜色和悦的样子。
(16)气酣:情绪高昂。
(17)吹台:即繁台,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期师旷吹奏之台。汉梁孝王增筑称“明台”,因此称为“吹台”。
(18)怀古:即下面所提汉高祖之事。
(19)平芜:长满青草的平原。
(20)芒砀:唐时砀山县属宋州。
(21)雁鹜:亦作“鴈鹜”。鹅和鸭。
(22)先帝:即唐玄宗。
(23)寰海:海内、天下。
(24)长戟:比喻军队将领,这里指安禄山、张守琏等。
(25)林胡:汉时匈奴种族名。
(26)百万:指兵力。
(27)献捷:报喜不报忧。
(28)组练:组甲练袍,这里指精兵。
(29)拓境:即开拓边境。
(30)元和辞大炉:元和:太平和乐的气象。辞:离开。大炉:天地、人间。《庄子》:“以天地为大炉。”这里指天地间。
(31)朋友尽:指除高、李外,如郑虔、严武、苏源明等人。
(32)合沓:相继重迭的样子。
(33)徂:逝。
(34)存殁:指活着的自己和死去的友人。
(35)呜呼:恸哭。宝应元年(762)李白死,永泰元年(765)高适又死,所以说“再呜呼”。
(36)益堪愧:一作“病益盛”。
(37)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喻指高李。
(38)凡马徒区区:凡马:杜甫自谓。徒区区: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杜甫十分爱才,因此对高李之死,十分痛惜。
(39)颜鲍:指颜延之和鲍照。
(40)荆巫:荆州巫峡,指漂泊夔州。
(41)违抚孤: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兴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兴·其二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遣兴三首·其三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遣兴五首·其五
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
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
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
遣兴五首·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陇坻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遣兴三首·其二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遣兴三首 其一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