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宋代〕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作品简介

《喜雨》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雨中(后)万顷田地的庄稼郁郁葱葱,风吹过,绿浪翻滚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要知道这场春雨让万物多么欣喜,请听那河水流动震天动地的声音。

大风吹过,万亩禾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滚。山峰层层叠翠直插云霄似千座玉屏。

行人隔着河水遥遥地对话,枝条忽然折断,让站在其上的白鹭受了惊。

年年只为没粮做饭和酿酒而愁苦,今年愁的是没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

注释

(1)畴:田地。

(2)甑:煮酒之器。

全文拼音版

zhīqièqúnqíngtīngliúdòngshēng
fēngluànwànchóuqīngjǐnyúnqiānzhàngcuìyáopíng
xíngrénshuǐyáoxiāngcuīzhījīng
suìsuìzhǐchóuchuīniàngjīnchóuzènggèngpíng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其诗清新自然,语言活泼,自成“诚斋体”,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代表作《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善捕生活情趣,充满童真与理趣。力主抗金,官至宝谟阁直学士,晚年隐居乡里。诗作突破江西诗派束缚,开创白话写景新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杨万里的诗

相关推荐

喜迁莺·晓行

〔宋代〕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喜迁莺·人汹汹

〔唐代〕韦庄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喜园中茶生

〔唐代〕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喜雨亭记

〔宋代〕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喜迁莺·残蟾落

〔唐代〕薛昭蕴

残蟾落,晓钟鸣,羽化觉身轻。乍无春睡有馀酲,杏苑雪初晴。

紫陌长,襟袖冷,不是人间风景。回看尘土似前生,休羡谷中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