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阴有感二首》是清代文学家吴伟业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此二首诗为诗人路过淮阴,想到西汉淮南王刘安“得道仙去”,鸡犬也随之“升天”的传说,感叹自己明亡时未能杀身成仁,以致被迫出仕清廷。全诗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凄苦之情与苍茫之景融而为一,苍凉悲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吴伟业是明朝遗臣,崇祯帝对他有知遇之恩,明亡后他立志隐居不仕。清廷征召令下达后,他曾上书申诉,以病为由,恳请撤消征召,但不被理睬。官吏上门逼迫,父母年老怕事,日夜啼哭,他自己也没勇气以死相拒,在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途经淮阴有感(今江苏省淮阴县)作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来到高处怅然地想起那八公山,那里尽是琪树丹崖我却未能登攀。
不再希冀获得《阴符》遇上黄石,仅是企图讲求《鸿宝》学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有一死,尘世无缘识得九还。
我本是淮南王的旧日鸡犬,叹当年不随着升仙却落在人间。
注释
(1)八公山:在安徽寿县北郊,淮南王刘安的宾客中有苏飞、李尚等八人,号称“八公”,八公山因此得名。这八公被后人附会为神仙,所以八公山也染上了神秘色彩。
(2)琪树丹崖未可攀:琪本是美玉,琪树、丹崖,这里都是指仙山上的树木山崖,因为八公山有神秘色彩,因而吴伟业可以这么写。说“未可攀”,是讲自己无缘像八公那样成为神仙。
(3)莫想阴符遇黄石:《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早年遇到个老人,自称是谷城山下的黄石,传给他《太公兵法》,后来张良就学习了《太公兵法》,辅佐刘邦定天下。吴伟业在这里是说自己遇不上像黄石这样的神秘人物,学不到平定天下的本事。把《太公兵法》改说成《阴符》,则是因为律诗每句只能有七个字,而《阴符经》也是一篇涉及兵法且有神秘色彩的道家著作。
(4)好将鸿宝驻朱颜:《汉书·刘向传》说淮南王刘安有所谓《枕中鸿宝苑秘书》,讲驱使鬼神和炼制黄金的法术。驻,停留,留住,“驻朱颜”就是保持青春而不老死。
(5)繇:通“由”。
(6)九还:九还丹,道教徒所说经过九次锻炼的仙丹。
(7)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东晋道教徒葛洪撰写的《神仙传》里说,淮南王刘安好道,白日升天,连家里的鸡犬舔吃了他的仙药也都跟着上升。这当然是葛洪在胡说,因为《史记》《汉书》里都明白地说刘安是谋反不成而自杀的。吴伟业在这里则是说自已本是明思宗的旧臣,好比当年刘安家里的鸡犬那样,遗憾的是没有能像鸡犬那样跟着思宗“仙去”即殉国,弄得留在人间落到被迫出仕清廷的尴尬局面。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吴伟业的诗
相关推荐
过始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过百家渡四绝句
【其一】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其二】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其三】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过秦楼·水浴清蟾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一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过樊川旧居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过海联句
沙鸟浮还没,山云断复连。
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
过旧宅二首·其一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过申州作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
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
寥落千余里,山高水复清。
过涧歇近·酒醒
酒醒。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洞户银蟾移影。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展转无眠,粲枕冰冷。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