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作品简介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晚年陪裴使君(名不详)登岳阳楼所作。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并借历史人物自况,抒发了诗人漂泊南国的复杂心境。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茫,将即景抒怀与用典言志巧妙结合,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春,杜甫漂泊湖南时期。裴使君或为岳州刺史,诗中"徐孺子"(东汉高士)、"谢宣城"(谢朓)喻主客风雅;"渔父问"用屈原典,暗含继续南行(往衡州)之意。此时距杜甫逝世仅一年,诗中"丛梅发"的生机与"更南征"的飘零形成 poignant 对比,是其生命最后阶段的代表作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注释

(1)阔:与孤相照。

(2)属:当也。

(3)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4)谢宣城:《谢脁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全文拼音版

péipéi使shǐjūndēngyuèyánglóu
kuòjiānyúnyǒnglóushǔwǎnqíng
jiāshījiēxièxuānchéng
xuěàncóngméichūnbǎicǎoshēng
gǎnwéiwèncónggèngnánzhē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唐代〕高适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唐代〕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唐代〕高适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