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此诗是杜甫为和答严武《军城早秋》而作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凝练的笔触描绘边塞军威,前两句写秋风中军旗招展、玉帐调兵的雄壮场景,后两句以"滴博""蓬婆"两处要塞的胜利,展现唐军收复失地的战果。短短四句既呈现了严武镇蜀时的军功,也寄寓了诗人对平定边患的期望,是杜甫边塞诗中的精品。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秋风袅袅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秋,时严武任剑南节度使镇守蜀地,击退吐蕃入侵。杜甫在严武幕府任参谋,目睹唐军胜利后写下此诗。诗中"滴博""蓬婆"均为川西要隘,此次战役成功收复失地,暂时稳定了西南边防,诗人以诗记录战功,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切。
翻译注释
翻译
缭绕的秋风吹动高高战旗,军帐中分布兵力直指敌营。
入云的滴博山已经被收复,覆雪的蓬婆城也即将夺取。
注释
(1)奉和:别人先作诗,自己按原诗题材再作,称为“和”。加“奉”字,表示对原作者的尊敬。
(2)严大夫:即严武。以破吐蕃有功,被封为郑国公。
(3)袅袅:形容秋风轻轻吹过。
(4)高旌:高高飘扬的旌旗。旌,古代旗帜的通称。
(5)玉帐:犹军帐。征战时主将所居的帐幕。
(6)分弓:拉开了弓箭。指布置兵力。弓,指弓箭手。古时兵役的一种。
(7)射虏营:指攻击吐蕃营垒。
(8)滴博:山名,又作“的博”,在今四川维州一带。
(9)云间戍:指滴博戍地之高。
(10)蓬婆:山名,在今四川柘县,因终年积雪,故云“雪外城”。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仙舟尚惜乖双美,彩服何由得尽同。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奉酬处士叔见示
挂缨守贫贱,积雪卧郊园。
叔父亲降趾,壶觞携到门。
高斋乐宴罢,清夜道心存。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奉和李泰和鹘赋
夫何鹘之为用?置之则已,纵之无匹。怀果断之沈潜,任情性之敏疾。头小而锐,气雄而逸;貌耿介以凌霜,目精明而点漆。想像辽远,孤贞深密;将必取而乃回,若受词而无失。当白帝之用事,下青霄而委质;乃顺节而勃然,因指纵而挺出。
严冬欲雪,蔓草初焚;野莽荡而风紧,天峥嵘而日曛。忿顽兔之狡伏,耻高鸟之成群。始灭没而略地,忽升腾而彗云;翻决裂以电掣,皆披靡而星分。奔走者折胁而绝脰,鸣噪者血洒而毛纷。虽百中而自我,终一呼而在君。
夫其左右更进,纵横发迹;埽窟穴之凌兢,振荆榛之淅沥。翕六翮以直上,交双指以迅击;合连弩之庆机,类鸣髀之破的。豁尔胸臆,伊何凌厉以爽朗?曾莫虿芥,岂虞夷险之怵惕?
观其所获多有,得用非媒;历阊阖以肃穆,翊钩陈以环回。幸耀光于蒐狩,承翦拂于楼台;望凤沼而轻举,纷羽族以惊猜。路杳杳而何向?云茫茫而不开,莺出谷而徒尔,鹤乘轩而何哉?彼怀毅勇轗轲而弃置,胡不效其闲,关而徘徊?
尔乃顾恩有地,恋主多情;念层空而不起,托虚室而无惊。雅节表于能让,义心激于效诚。势愈高而下急,体弥重而飞轻。戢羽翼以受命,若肝胆之必呈;嗟日月之云迈,犹羁縻而见婴。
别有横大海而径度,顺长风而一写;投足眇于岩巅,脱身逸于弋者。冰落落以凝闭,雪皑皑而飘洒;谅坚锐之特然,宁苦寒以求舍。匪聚食以祈满,聊击群以自假;比元豹之潜形,同幽人之在野。矧其升巢绝壁,独立危条;心倏忽于万里,思超遥于九霄。岂外物之能慕,曷凡禽之见邀?未知鸳鹭之所以,孰与夫鹏鷃之逍遥云尔哉!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
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
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其一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