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是杜甫早期创作的山水隐逸诗,以寻访隐士为线索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幽境。首联"伐木丁丁"化用《诗经·小雅》典故,以声衬静,构建空山独往的意境;颔联"涧道冰雪"与"石门斜日"的冷暖色调交织,暗示寻隐的艰辛与豁然;颈联"不贪金银""远害麋鹿"的隐士品格,彰显道家避世智慧;尾联"迷出处""泛虚舟"的恍惚感,将实景升华为精神自由的象征。全诗在山水纪行中完成对隐逸文化的诗意诠释。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30岁漫游齐赵时。张氏(名不详)为兖州隐士,诗中"金银气"用《地镜图》"夜见金银气"典,讽喻世人逐利;"虚舟"取《庄子》"泛若不系之舟"意。在开元盛世表面繁荣下,青年杜甫已通过"远害""不贪"的隐士形象,寄托对纯粹精神生活的向往。
翻译注释
翻译
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
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注释
(1)春山:指春日山中。
(2)相求:互相寻求。
(3)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4)涧道:山涧通道。
(5)馀寒: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
(6)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
(7)石门:《地理志》: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
(8)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9)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10)远害:避免祸害。
(11)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
(12)乘兴:兴会所至。
(13)杳然:渺远貌。
(14)迷出处:一作“迷去处”。
(15)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
(16)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玄武禅师屋壁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题邸间壁
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题曹仲本出示谯国公迎请太后图自肃天仗以下皆纪画也
德寿宫前春昼长,宫内花开宫外香。
太皇颐神玉霄上,都人久不瞻清光。
今晨忽见肃天仗,翠华黄屋从天降。
一声清跸万人看,天街冰销楼雪残。
北来又有一红繖,八鸾三騑金毂端。
辇中自是瑶池母,凤舄霞裳剪云雾。
太皇望见天开颜,万国春风百花舞。
乃是慈宁太后回鸾图,母子如初千古无。
朔云边雪旗脚湿,御柳宫梅寒影疏。
向来慈宁隔沙漠,倩雁传书雁难托。
迎还騩驭彼何人?魏武子孙曹将军。
将军原是一缝掖,忽攘两臂挽五石。
长揖单于如小儿,奉归慈辇如折枝。
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飘然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遣秦家丞相嗔。
题何氏宅园亭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题岳阳楼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