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夔州七律的巅峰之作,以王昭君悲剧重塑士人命运。诗中"群山万壑赴荆门"起笔如史诗镜头,"生长明妃尚有村"点青冢所在,"一去紫台连朔漠"写和亲之远,"独留青冢向黄昏"状死后孤寂,"画图省识春风面"讽君王昏聩,"环佩空归月夜魂"抒遗恨难平,"千载琵琶作胡语"传异域悲声,"分明怨恨曲中论"结以永恒控诉。全诗将地理、历史、音乐意象熔铸,展现杜甫"沉郁顿挫"的至高诗艺。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55岁夔州时期。诗人借昭君村(今湖北兴山)遗迹,以"画图省识"暗喻肃宗朝廷忠奸不辨,以"环佩空归"自况"每依北斗望京华"的羁臣之痛。作品诞生于"安史之乱"后的文化反思期,其"千载琵琶"的胡汉融合意象,既批判和亲政策,也寄托了杜甫对华夏文明重建的思考,是咏史诗的典范。

翻译注释

翻译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注释

(1)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去:离开。

(4)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5)朔漠:北方大沙漠。

(6)省:略。一说意为曾经。

(7)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8)环佩:妇女佩戴的玉饰,此处借指美女(王昭君)。一作“环珮”。

(9)夜月魂:一作“月夜魂”。

(10)胡语:胡音。

(11)怨恨曲中论:乐曲中诉说着昭君的哀怨。

全文拼音版

yǒng怀huáishǒu··sān
qúnshānwànjīngménshēngzhǎngmíngfēishàngyǒucūn
táiliánshuòliúqīngzhǒngxiànghuánghūn
huàshěngshíchūnfēngmiànhuánpèikōngguīyuèhún
qiānzǎizuòfēnmíngyuànhènzhōnglù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咏田家

〔唐代〕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咏史八首·其四

〔魏晋〕左思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咏荆轲

〔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咏史

〔唐代〕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咏草

〔宋代〕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咏莲

〔宋代〕杜衍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