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一

〔唐代〕杜甫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作品简介

《曲江三章章五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忧伤。

创作背景

这组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杜甫在两次应试失败后,于天宝十载(751)献《三大礼赋》,希望皇帝赏识、任用,但仅得了个集贤院待制的空名义。这年应诏试文章,也无结果。曲江是当时的游览胜地,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当时考中进士的人,都聚宴于曲江亭庆贺,谓之曲江会。杜甫游曲江,有感仕途失意,遂有此作,以抒发自己抑郁情怀。

翻译注释

翻译

曲江秋气肃杀景物萧条,枯折为菱荷随着波涛漂摇,飘泊他乡的我啊空叹岁目已老!

江边的素沙冲刷着白石,哀呜的孤雁将同伴寻找。

注释

(1)萧条:寂寥冷落。

(2)游子:杜甫自谓。

(3)嗟垂二毛:嗟(jiē):感叹。垂二毛:年将老意。二毛,头发斑白。

(4)白石素沙:即净石白沙。

(5)相荡:谓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荡磨。

(6)哀鸿:孤雁哀鸣。

(7)曹:同类。

全文拼音版

jiāngsānzhāngzhāng··
jiāngxiāotiáoqiūgāolíngzhésuítāoyóuzikōngjiēchuíèrmáo
báishíshāxiāngdàngāi鸿hóngjiàoqiúcáo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宋代〕周密

禁苑东风外,飚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曲池

〔唐代〕李商隐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

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

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

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曲玉管·陇首云飞

〔宋代〕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曲江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

〔唐代〕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唐代〕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曲江春感

〔唐代〕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