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至江渡

〔唐代〕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作品简介

《雨晴至江渡》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全诗精深含蓄,抒情婉转;久雨蛰居之苦,远谪飘泊之痛,皆在不言之中。

创作背景

《雨晴至江渡》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柳宗元在永州,其在永州潇水上游的冉溪买地筑屋定居,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时柳宗元宴游西山后,继而又游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等,此诗是在江雨初晴的情况下,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独自游观愚溪渡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江边的雨季停歇,我便想着要去远郊散步,夕阳西下的时候便独自走到愚溪渡口。

渡口的洪水已落下,露出了走向村中的小路,而在高高的树上,却挂满了涨水时留在枝头上的浮木。

注释

(1)渡:渡口。

(2)远步:漫步,游历。

(3)愚溪:在永州。

(4)水落:江水因雨而涨,雨停则水渐退去。

(5)村径:村间通向渡口的小路。

(6)成:显现,露出。

(7)撩乱:纷乱。

(8)浮槎:水中浮木。

全文拼音版

qíngzhìjiāng
jiāngchūqíngyuǎn西xiàng
tóushuǐluòcūnjìngchéngliáoluàncházàigāoshù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峭拔峻洁,寓言、山水游记尤佳,代表作《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揭露时弊,寄寓孤愤。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柳州,故又称“柳柳州”。诗亦清峻,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哲学著作《天说》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宗元的诗

相关推荐

雨晴

〔宋代〕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宋代〕苏轼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雨后秋凉

〔唐代〕白居易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雨余小步

〔清代〕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雨过

〔宋代〕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雨中花慢·嫩脸羞蛾

〔宋代〕苏轼

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凤。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

丹青入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