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是杜甫以隐逸视角观照贵族游宴的五言律诗。前两联以"垂杨野寺""春畦乱水"构建出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画卷,"美花映竹""好鸟不归"的灵动意象暗含对自由生命的礼赞。后两联笔锋陡转,"城郭风尘"的诘问直指世俗羁绊,尾句"薄暮俱还"在田园与红尘的张力中,展现诗人"身在魏阙,心在江湖"的矛盾心态。全诗以景语作情语,在清丽的画面中埋藏深沉的人生思索。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此诗与前首同作于天宝十载(751年)春,时杜甫应试落第,暂栖长安贵族门庭。韦曲作为长安城南贵族别墅区,其"野寺春畦"的景致与"城郭风尘"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好鸟不归"既写实景,亦隐喻诗人屈居幕僚的处境,"薄暮俱还"的抉择,折射出盛唐寒士在仕隐之间的典型困境。
翻译注释
翻译
郊野的垂杨丛里露出一座佛寺,交错的河川间散布着春天的菜畦。
美艳的鲜花总是和翠竹相映成趣,可爱的小鸟也不愿离开飞回山里。
长久居住在城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在风尘中青春的容颜哪里能保持。
可是又有谁能同公子一起,天色黄昏了,大家都想回去。
注释
(1)野寺:郊外寺庙。长安城南韦曲附近有华严寺、香积寺等。
(2)春畦:春日的田园。
(3)不归山:形容鸟留恋韦曲景物,不忍归山。
(4)城郭:指长安。
(5)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多指仕宦。
(6)驻颜:使容颜不衰老。驻:留住。
(7)公子:指郑潜曜。
(8)薄暮:迫近傍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仙舟尚惜乖双美,彩服何由得尽同。
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奉酬永叔见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
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
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其二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