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恨别

〔宋代〕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作品简介

《江神子·恨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离任徐州时的词作。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诗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全词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感情沉痛怅惘,风格婉转抑郁,余韵悠长。

创作背景

《江神子·恨别》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翻译注释

翻译

一生飘零,愁思无穷无尽。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携手友人,含泪折花相送,作为道别。东风徐徐,春光仍在,可是我即将离开,这美好的春天今后还能与谁共享呢?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鸿雁北归,而我却与雁行相反,南去吴中。频频回顾,清澈的泗水向着淮水脉脉流去。想托泗水把千滴相思泪寄往徐州,怎奈泗水东流,相思难寄。

注释

(1)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2)佳人:友人。

(3)东风:代指春天。

(4)隋堤:指汴河的河堤。隋炀帝时开凿通济渠,沿渠筑堤,人称隋堤。

(5)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6)背归鸿:作者南下湖州(今属浙江),此时正是春天,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7)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8)清泗:即泗水。泗水源出山东,南下流经徐州,注入淮河。

(9)淮:今江苏秦淮河。

(10)楚江:即泗水。

全文拼音版

jiāngshén··hènbié
tiānliúluòqióngxiāngféngquècōngcōngxiéshǒujiārénlèizhécánhóngwéiwèndōngfēngchūnzòngzàishuítóng
suísānyuèshuǐróngróngbèiguī鸿hóngzhōnghuíshǒupéngchéngqīnghuáitōngxiāngqiāndiǎnlèiliúdàochǔjiāngdōng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宋代〕苏轼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

〔宋代〕张舜民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阑。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抹幺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

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宋代〕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宋代〕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宋代〕辛弃疾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著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隐赏桂呈朔翁

〔宋代〕吴文英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