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彭民望

〔明代〕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作品简介

《寄彭民望》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借助杜诗句意与冯谖弹铗之典,写彭民望英雄失路、无所依托的悲愤情怀。颔联以秋风、夜雨、短褐、梦寒等构成凄清境界,表达对友人穷困孤寂生活的无限同情。颈联尾联则抒发人情淡薄之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无力援手的无奈。

《寄彭民望》这首诗通过对彭民望的处世及其遭遇的描写,表达对他的同情,抒发高才不遇的感慨,通过用典及环境的烘托,自然、诫挚地流露自己的情感,使诗有强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彭民望是作者的挚友,曾官应天通判,后失意回归家乡湖南攸县。李东阳对他的诗才很推崇,便在北京写诗寄给他,对其抱负不得施展的生活表达同情。彭民望亦认为作者李东阳是最了解他的知音,深受感动。作者在其《怀麓堂诗话》中说,彭读了此诗,潸然泪卞,悲歌数十遍不休,不到一年的时间彭民望就去世了。

翻译注释

翻译

舞剑砍地唱着悲歌兴致正浓,归来之后手抚长剑需要轻弹。

秋风寒气侵身才嫌粗衣太短,江湖风雨中作梦梦中觉身寒。

树叶飘落而下时光已是岁晚,看惯世态之后更悟知己最难。

久留京城我白吃着皇家俸禄,无力挽回先生常吃野菜苦餐。

注释

(1)彭民望:名泽,攸(今湖南攸县)人。景泰年间曾中进士,官应天通判,落魄归乡。他是当时著名诗人,尤长于七律。

(2)斫地哀歌:语出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斫: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

(3)铗:长剑。

(4)布褐:粗布衣服。

(5)长安:本指古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此处代指京城北京。淹留地,滞留之地。

(6)苜蓿盘:盘中装有苜蓿野菜。唐薛令之为东宫侍讲时,因家清贫曾作诗自嘲:“朝日上团团,照在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此以苜蓿指清贫生活。

全文拼音版

péngmínwàng
zhuóāixìngwèilánguīláichángjiáshàngtán
qiūfēngyóuduǎnjiāngmènghán
xiàshíjīngsuìwǎnrénqíngyuèjìnjiànjiāonán
chángānshíyānliúcánkuìxiānshēngpán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上承台阁体,下启“前后七子”,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力主宗法杜甫。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等。

李东阳的诗

相关推荐

寄赠吴门故人

〔清代〕汪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覆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唐代〕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夫

〔唐代〕王驾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寄宿田家

〔唐代〕高适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寄黄刘二尊师

〔唐代〕韦应物

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

矫掌白云表,晞发阳和初。

清夜降真侣,焚香满空虚。

中有无为乐,自然与世疏。

道尊不可屈,符守岂暇馀。

高斋遥致敬,愿示一编书。

寄高令

〔宋代〕苏轼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