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泉眼

〔唐代〕杜甫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作品简介

《太平寺泉眼》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描写太平寺泉水奇特景象的作品。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和神奇的想象,描绘了泉眼的形态和泉水的功用,并表达了隐居修道的愿望。全诗语言生动,意境幽奇,展现了杜甫诗歌中罕见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太平寺泉眼》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期。太平寺在秦州附近,寺中泉眼有"青白二蛇"(或为水气幻象)的奇异现象。诗中"海眼"(通海的泉眼)、"黄精"(药用植物)等描写,既写实景又融入道教传说,反映杜甫乱世中"采药求仙"的避世心态,是其"秦州奇景诗"的代表作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太平寺位于高高的山冈,周围是山林草莽。

清泉从枯柳根下涌出,已被世人汲引了很久。

岩石间的泉眼清晰可见,这云天之处竟有水府环流。

泉石的深广虽在丈尺之间,而且寂静安闲,但是人们怎敢对它轻慢?

池中生有青白两条小蛇,那幽隠之姿可以时时看见。

它们时而吐出一串如丝的气泡,令人想象一旦成龙便可兴云作雨。

此山从上到下岩石遍布,凿井实属不易。

这眼泉水可以取供十方众僧,水味香美超过了牛奶。

北风吹起了寒冷的波纹,纤细的水藻舒开了翠缕。

明亮的泉水倒映着游客的净衣,细碎的涟漪摇荡着秋林的妙影。

如何才能筑宅于其下,让它的余泽流进我的药圃?

三春佳季滋润黄精生长发育,一经服食便可羽化成仙呢!

注释

(1)凭:靠着。

(2)草莽:草丛。

(3)海眼:古人以为泉水从地下通海,故称泉眼为海眼。

(4)水府:传说为海中龙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处。

(5)宴息:休息。宴:通“晏”。

(6)轻侮:轻视,怠慢。

(7)幽姿:幽雅的姿态。

(8)烂熳:焕发,散布。

(9)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

(10)文:纹理。指水波纹。

(11)弱藻:柔软的水草。

(12)翠缕:缕缕青翠。

(13)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14)宅:动词,盖房子。

(15)下流:下游。

(16)黄精:又名黄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药。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轻身延年。

(17)生毛羽:道家认为成仙之后可以生羽飞升。

全文拼音版

tàipíngquányǎn
zhāopínggāogāngshūsànliáncǎomǎng
chūquánliǔgēnyǐnsuìyuè
shíjiānjiànhǎiyǎntiānpànyíngshuǐ
广guǎngshēnzhàngchǐjiānyàngǎnqīng
qīngbáièrxiǎoshéyōu姿shí
huòshànglànmànwèiyún
shāntóudàoshānxiàzáojǐngjǐn
gōngshífāngsēngxiāngměishèngniú
běifēnghánwénruòzǎoshūcuì
mínghánjìngdànglínyǐng
dāngzháixiàliúrùntōngyào
sānchūn湿shīhuángjīngshíshēngmáo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太行路

〔唐代〕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太湖恬亭

〔宋代〕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太白岭

〔宋代〕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唐代〕岑参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太山吟

〔魏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太常引·寿南涧

〔宋代〕辛弃疾

君王着意履声间,便合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后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

太白词五首

〔宋代〕苏轼

岐下频年大旱,祷于太白山辄应,故作《迎送神辞》一篇五章。

【其一】

雷阗阗,山昼晦。风振野,神将驾。载云罕,从玉虬。旱既甚,蹶往救,道阻修兮。

【其二】

旌旗翻,疑有无。日惨变,神在涂。飞赤篆,诉阊阖。走阴符,行羽檄,万灵集兮。

【其三】

风为幄,云为盖。满堂烂,神既至。纷醉饱,锡以雨。百川溢,施沟渠,歌且舞兮。

【其四】

骑裔裔,车斑斑。鼓箫悲,神欲还。轰振凯,隐林谷。执妖厉,归献馘,千里肃兮。

【其五】

神之来,怅何晚。山重复,路幽远。神之去,飘莫追。德未报,民之思,永万祀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