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代〕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作品简介

《五月十九日大雨》是明代诗人刘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前两句风雨雷电,气象磅礴;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过后,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后,会觉得人生更美丽 。

创作背景

《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夏日突发雷阵雨之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诗人抓住了夏天雷阵雨的特点,并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了人生的哲理,创作出了《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疾风驱使着骤雨瞬间洒落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地仿佛都在震动。

一会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池塘水满,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注释

(1)驱:驱使。

(2)急雨:骤雨。

(3)云:这里指乌云。

(4)殷:震动。

(5)池:池塘。

全文拼音版

yuèshíjiǔ
fēnggāochéngyúnqīngléiyǐnshēng
guòzhīlóngchùchícǎowànmíng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时人称“刘青田”,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称“刘诚意”。正德九年(1514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故又称刘文成、文成公。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如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存诗二十余首。

刘基的诗

相关推荐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唐代〕李白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桑,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五月十日

〔宋代〕韩淲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五石之瓠

〔先秦〕庄子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古·挽易昌陶

〔近代〕毛泽东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