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望岱岳

〔清代〕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作品简介

《雪中望岱岳》是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从远景落笔,写出雪后天空晴朗,烟云散尽,残雪中高高耸立的山峰更显苍翠;颔联则是从另一角度对雪中泰山加以描绘;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泰山之巍峨;尾联是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致发出的感叹。此诗与杜甫《望岳》一样,句句写“望岱岳”,却终篇不直接点出一“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望岱岳”之意。全诗意境之寥阔,体势之雄浑,直可继杜甫《望岳》。

创作背景

泰山古称“东岳”,为五岳之首。唐代杜甫曾有绝唱《望岳》,描写的是泰山“齐鲁青未了”的夏秋之景,抒发的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胜概。历代诗人留下不少歌咏它的名篇,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雪中望岱岳》此诗作于顺治十五年(1676年)施闰章督学山东经过泰山时。

翻译注释

翻译

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而泰山的玉皇顶还有一半被积雪所覆盖。

重重山峦之中,奔流直下的山泉凝结成冰,倒挂在山崖之上,回环的道路直上云霄。

泰山巨大的投影落在齐、燕广大的地域上,积雪的反光与天光连成一片,使天地一片冰沁。

矗立在积雪之岱岳山顶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谁正拄着手杖去观赏呢?

注释

(1)碧海烟归尽:此句源于李商隐《嫦娥》诗“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形容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

(2)晴峰:即指泰山玉皇顶,此峰海拔1524米。

(3)影落:指雪花飘落。

(4)齐燕:指河北、山东一带。

(5)秦碑:指“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之所立之石,石上刻有碑文,旨在“颂秦德,明德意”。

(6)杖策:拄杖。

全文拼音版

xuězhōngwàngdàiyuè
hǎiyānguījìnqíngfēngxuěbàncán
bīngquánxuánzhòngyúnqiānpán
yǐngluòyānbáiguāngliántiānhán
qínbēilíngjuézhànghǎoshuíkàn

作者介绍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今属安徽省)人。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山东学政。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应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郎,预修《明史》,转侍读。工诗,与山东莱阳的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诗风淡素高雅,影响颇大,时称“宣城体”。著有《学馀堂文集》等。

施闰章的诗

相关推荐

〔宋代〕尤袤

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浅深白,丘塍高下平。

饥民莫咨怨,第一念边兵。

〔宋代〕欧阳修

新阳力微初破萼,客阴用壮犹相薄。

朝寒棱棱风莫犯,莫雪緌緌止还作。

驱驰风云初惨淡,炫晃山川渐开廓。

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

美人高堂晨起惊,幽士虚窗静闻落。

酒垆成径集瓶罂,猎骑寻踪得狐貉。

龙蛇扫处断复续,猊虎团成呀且攫。

共贪终岁饱麰麦,岂恤空林饥鸟雀。

沙墀朝贺迷象笏,桑野行歌没芒屩。

乃知一雪万人喜,顾我不饮胡为乐。

坐看天地绝氛埃,使我胸襟如洗瀹。

脱遗前言笑尘杂,搜索万象窥冥漠。

颍虽陋邦文士众,巨笔人人把矛槊。

自非我为发其端,冻口何由开一噱。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宋代〕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雪夜小饮赠梦得

〔唐代〕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