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创作的五言律诗,以雄浑的宇宙意象反衬个体的渺小与孤独。首联"细草危樯"的细微与"独夜舟"的孤寂形成反差;颔联"星垂野阔""月涌江流"的壮阔景象,将诗人的视野推向无限时空;颈联"名岂文章"的自嘲与"官应老病"的无奈,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尾联"天地沙鸥"的比喻,将漂泊感升华为存在主义的生命体悟。全诗以二十字的空间对比(细草—平野、孤舟—大江)和四组矛盾修辞(垂—涌、岂—应),构建起中国诗歌史上最深邃的孤独意境。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旅夜书怀》此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五月,杜甫离蜀东下途中。时严武病逝,诗人失去依靠,携家乘舟出峡。"星垂"句实写渝州(今重庆)至忠州(今忠县)段长江夜景,"沙鸥"意象既喻自身漂泊,亦暗含"白鸥没浩荡"(《奉赠韦左丞丈》)的未酬之志。在"老病休官"的表象下,是一个灵魂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
翻译注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1)岸:指江岸边。
(2)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3)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4)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5)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旅夜书怀
十日春光九日阴,故关千里未归心。
遥怜儿女寒窗底,指点灯花语夜深。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旅寓安南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遍收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
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
旅望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旅宿淮阳亭口号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旅寓洛南村舍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