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晚年漂泊夔州时所作。诗人以黄草峡秋景为背景,抒发了对战乱未息、音信隔绝的忧愤和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将个人漂泊之悲与时代苦难紧密结合,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黄草》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寓居夔州时期。诗中"黄草峡"在夔州西,"赤甲山"为夔州名山;"松州被围"指吐蕃攻松州(今四川松潘)的史实。时安史之乱虽平,但蜀地仍有崔旰之乱,加之吐蕃入侵,道路阻隔。杜甫见峡中舟楫不行、行人稀少,感时伤乱而作此诗,是其"诗史"精神的体现。
翻译注释
翻译
西边黄草峡水路阻隔,船不往来,赤甲山下陆路梗塞,也断行人。
秦中驿使路断,失去朝廷外置的消息,而这场蜀中的兵乱还留下可辨的是非。
万里塞北的秋风,已来吹动锦江成都水浪,内外战乱中,谁家没有离别泪水溅湿衣服。
先别愁剑阁内乱,它毕竟终可据守,且听说松州已被吐蕃兵所围,外患可忧。
注释
(1)黄草峡:在涪州治所(今四川涪陵)西上游四十里处,因山多黄草,故名。
(2)赤岬山:在今奉节县白帝城北,因山高大不生树木,山石赤色,故名。
(3)秦中:即关中。
(4)蜀道兵戈:蜀中战乱。兵:一作“干”。
(5)有是非:有是非争议、辩解。
(6)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
(7)别泪:离乱人的作别之泪。
(8)剑阁:唐剑门县治所,今四川剑阁县东北。
(9)松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
(10)被围:指松州被吐蕃兵围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河夜泊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岩舟中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黄氏延绿轩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黄钟乐·池塘烟暖草萋萋
池塘烟暖草萋萋,惆怅闲宵,含恨愁坐,思堪迷。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
偏记同欢秋月低,帘外论心,花畔和醉,暗相携。何事春来君不见,梦魂长在锦江西。
黄鹤楼记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