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太阳升高,山谷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苍翠色的山雾笼罩下,天气依然冷得彻骨。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行人们都在忙什么事情呢?在晨鸡的报晓声中就匆匆跨上马背继续赶路了。
注释
(1)暄:温暖。
(2)岚翠:苍翠色的山雾。
(3)底事:何事。
(4)金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
(5)银鞍:银饰的马鞍。代指骏马。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太阳升高,山谷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苍翠色的山雾笼罩下,天气依然冷得彻骨。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行人们都在忙什么事情呢?在晨鸡的报晓声中就匆匆跨上马背继续赶路了。
(1)暄:温暖。
(2)岚翠:苍翠色的山雾。
(3)底事:何事。
(4)金鸡: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
(5)银鞍:银饰的马鞍。代指骏马。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此诗为杨万里组诗中的第四首,以山间晨行的独特体验为切入点,通过"日高始暄"与"岚翠透寒"的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高山深谷中气候的瞬息变化。后两句以诙谐口吻点破旅人奔波本质,在"金鸡声"与"银鞍"的视听组合中,既写实景又暗含人生隐喻。全诗延续诚斋体"活法"特征,将物理、事理与情理熔于一炉,于寻常行旅中提炼出不寻常的诗意。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