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作品简介

《宿府》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对秋夜独宿时所见所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多年、寄人篱下的孤寂与无奈,展现了战乱中文人的生存困境。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紧密结合,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典型诗风。

创作背景

《宿府》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秋,杜甫在好友严武的推荐下任剑南节度使幕府参谋。虽暂得栖身之所,但诗人已历十年漂泊(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又因性格耿直与同僚不合。诗中"伶俜十年事"道尽乱世流离之苦,"强移一枝安"则透露寄人篱下的勉强,反映了他身处官场却心系天下的矛盾心境。

翻译注释

翻译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注释

(1)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2)炬:一作“烛”。

(3)永夜角声悲自语: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

(4)中天:半空之中。

(5)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6)关塞:边关;边塞。

(7)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8)伶俜:流离失所。

(9)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10)强移栖息一枝安: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全文拼音版

宿
qīngqiūjǐnghán宿jiāngchéngcán
yǒngjiǎoshēngbēizhōngtiānyuèhǎoshuíkān
fēngchénrěnrǎnyīnshūjuéguānsàixiāotiáoxíngnán
rěnlíngpīngshíniánshìqiǎngzhīā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宿王昌龄隐居

〔唐代〕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宿龙宫滩

〔唐代〕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宿芥塘佛祠

〔宋代〕贺铸

青青麰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宿金沙江

〔明代〕杨慎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栏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漂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宿阳朔山寺

〔明代〕蓝智

晚景孤村僻,松门试一登。

秋山黄叶雨,古寺白头僧。

坏壁穿新竹,空床覆旧藤。

宦情与禅意,寂寞共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