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贻京邑同好

〔唐代〕孟浩然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作品简介

《书怀贻京邑同好》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写给京城友人的抒怀言志之作,首先追述了作者尊儒重教的家世遗风和工于词章的文学修养,继写其成年后怀才不遇,亲老家贫的悲苦境况,最后表达了他对仕途的热望以及期待朋友援引的心情。此诗吐露心曲,真情感人。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孟浩然生平首次远离家园,来到岳阳,干谒当时任岳州刺史的张说。张说喜接宾客,乐于提拔奖掖后进。孟浩然这次干谒没有成功。不久就回到襄阳家中,既以壮志自励,又不得不自舔仕途不遇的创伤,创作《书怀贻京邑同好》等诗作。据此诗“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句,则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稍后,时孟浩然三十岁。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的先祖从邹鲁分支,世世代代崇尚儒风。

学诗习礼遵循祖上遗教,子承父训直至我依然相同。

昼夜苦读时时自强不息,诗文词章已经相当精工。

到了三十已是而立之年,只可叹命不好时运不通。

慈母一天天接近衰老,一喜一忧都在我心中。

奉养的美味总不能充足,简陋的食器里常常空空。

敬慕为富贵宁愿执鞭的孔子,怀念棒檄书喜形于色的毛公。

因感于挚友在位激起弹冠欲望,哪能够甘心情愿固守困穷?

我是向执政的好友倾诉心愿,不是乱投名札求官场的昏庸。

秦楚两地相隔这么遥远,何时才能与你一齐仕途亨通!

注释

(1)贻:遗留。

(2)邑:城市。

(3)维:语首助词。

(4)邹鲁:周代两个诸侯国名,都在今山东省境内,是周代礼乐昌盛之地。孟子为邹人。此指自己的祖先是孟子。

(5)儒风:儒家的传统。

(6)诗礼:儒家以《诗》《书》《札》《乐》《易》《春秋》为六经,这里用“诗礼”代指儒术。

(7)趋庭:《论语·季式》载,孔子的儿子鲤,一次在庭院里快步走过孔子面前,孔子问他学诗学礼没有,并且告诉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来人们称子承父教为“趋庭”。

(8)绍:承继。

(9)末躬:徼末的自身。

(10)词翰:指诗赋文章;

(11)工:精致,工稳。

(12)三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13)嗟吁:叹息。

(14)命:命运,时运。

(15)慈亲:母亲。

(16)羸老:瘦弱衰老。

(17)喜惧:欢喜、忧虑。《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8)甘脆:美味的食品。

(19)箪瓢夕屡空:形容家庭生活贫穷。箪,盛饭用的竹制食器。瓢,剖葫芦做成的宵水或盛酒的器具。

(20)执鞭:执鞭驾车。

(21)慕:仰慕,敬慕。

(22)夫子:指孔子。

(23)捧檄:东汉时庐江毛义,家境贫穷,以孝行而著称。官府征召他去做官,他摔着檄文,非常高兴。他母亲死后,便辞官守服。后来官府又征召他,他再也不出来做官了。诗人用此典故说明自,已是为侍养老母而求官。

(24)弹冠:比喻预备出仕。《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意谓王、贡二人友善,王吉做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5)守固穷:安于困顿的处境。

(26)当途:当道,指执政的人。

(27)诉:倾诉。

(28)刺:名札。

(29)匪求蒙:不是去乞求蒙昧的人。匪同非。

(30)秦:今陕西一带,古属秦国,唐京都所在地。

(31)邈:遥远。

(32)翻飞:鸟振翅高飞,喻指仕途顺利。

全文拼音版

shū怀huáijīngtónghǎo
wéixiānzōujiāshìzhòngfēng
shīxùntíngzhāngōng
zhòuchángqiánghàngōng
sānshíchéngjiēmìngtōng
qīnxiàngléilǎozàishēnzhōng
gāncuìcháodānpiáokōng
zhíbiānzipěng怀huáimáogōng
gǎnsuìdànguānānnéngshǒuqióng
dāngzhītóufěiqiúméng
qínchǔmiǎofānfēitóng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书端州郡斋壁

〔宋代〕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代〕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书怀

〔唐代〕杜牧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秖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宋代〕欧阳修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鴈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