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

〔清代〕袁枚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太华山耸立在西方,靠着青天像倒插的一把钢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岩壁铁花闪烁寒气逼人,阴风凄惨地呼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云雷撞击着山峰,仙掌峰不时地摇晃。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青天上流泉轰鸣,似有三千条纷乱地飞泻而下。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我来登山穿着草鞋,不敢放纵小心翼翼。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双脚踏着绝壁,白云埋住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只觉身子忽然跌进深井,身影忽然坠落鸟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上升的路看去已经断绝,云霄的栈道断了又连接。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惊悸的魂魄像树叶飘落,安定心志全托山路的铁索帮忙。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我闭上眼睛担心要辞别人世了,伸手好像能摸到北斗星。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一次一次看到翻越的山低下头,更知后面的山峰还要高。

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

此时夕阳已落入山崖,黄河出现在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自笑就像个亡命贼,还不如善于爬树的猿猴。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时间晚了仍从山崖的路返回,不敢再朝山上看。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回来后如同再生一次,只觉两眼一片空洞洞。

注释

(1)太华:华山。

(2)峙:挺立。

(3)倚天:靠着天。

(4)惨淡:凄惨。

(5)回护:环绕。

(6)仙掌:华山东部有仙人掌峰,五指俱备,宛如一掌。

(7)蹑:踏。

(8)芒:草鞋。

(9)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

(10)骄:放纵。

(11)踵:脚后跟。

(12)天路:天上之路。

(13)绝:断绝。

(14)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栈道为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

(15)断复交:断又连。

(16)惊魂飘落叶:意谓魂受惊如树叶飘落。

(17)铁镣:指山路边上供人攀援的铁索。

(18)谢人世:辞别人世。

(19)探斗杓:摸北斗星中的斗杓三星(玉衡、开阳、摇光)。

(20)前峰俯:谓已经越过的山峰低头。

(21)后历高:谓将要登的山峰更高。

(22)死:指日沉。

(23)亡命贼:此自嘲语。

(24)升木猱:善于上树的猿猴。

(25)青寥寥:即韩愈《感春》“青天高寥寥”之意,谓青天一片空洞。

登华山拼音版

dēnghuáshān
tàihuázhì西fāngtiānchādāo
shǎnshuòtiěhuālěngcǎndànyīnfēnghào
yúnléimǎnghuíxiānzhǎngshídòngyáo
liúquánmíngqīngtiānluànzǒusānqiāntiáo
láinièmángjuēgǎnjiāo
juéshuāngzhǒngbáiyúnmáibànyāo
ránshēnjǐngrányǐngzhuìcháo
tiānwàngjuéyúnzhànduànjiāo
jīnghúnpiāoluòdìngzhìwěitiěliào
xièrénshìshēnshǒutàndòubiāo
jiànqiánfēngzhīhòugāo
báishànghuángshēngshùshāo
xiàowángmìngzéishēngnáo
réngfǎngǎnxiàngdǐngzhāo
guīláizàishēngliǎngyǎnqīngliáoliáo

作品简介

《登华山》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华山之险,天下闻名,当诗人亲涉其险之后,又有真切独特的体验。诗开篇先勾勒太华山“倚天如插刀”之险峻的整体形象;次写铁花冷、阴风号、云雷响、仙掌摇的阴冷危险的环境;然后着重写登山时的惊险体验。“华山自古一条路”。其险峻可谓无以复加。诗人以细致的心理感受与景物描写突出了绝壁、云栈之艰难险阻,使人为之捏一把汗。当诗人历尽险境,“仍复自崖还”。而产生“归来如再生”之感亦即自然而然,并令读者为之松了一口气。诗人笔触既描绘了华山自然之险境,又揭示了心理体验,二者相得益彰,从而把登华山之艰巨历程叙写得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得到一种奇特的审美享受。徐世昌赞袁枚诗“能状难显之境,写难喻之情”(《晚晴簃诗汇》),由此可见一斑。

创作背景

《登华山》此诗作于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赴陕西途中。华山,在陕西东部,属秦岭东段。其主峰亦称华山,一名太华山,古称“西岳”在陕西华阴县南。本诗原见《小仓山房诗集》卷八。

作者介绍

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抒写个性与真情,反对拟古,代表作《所见》《马嵬》等清新灵巧。中年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随园,广收女弟子,倡导女子教育。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其文学理论与创作开清代诗坛新风,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袁枚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泰山

〔元代〕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登盘山绝顶

〔明代〕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登鹊山

〔宋代〕陈师道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南北朝〕谢灵运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登峨眉山

〔唐代〕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