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殁口号二首·其二》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存殁口号二首》的第二首,悼念亡友郑虔(善绘画)并感慨曹霸(画家)的老迈潦倒。诗人通过两位画家的遭遇,批判了世人不懂珍视艺术价值的现实。全诗语言凝练,感情沉痛,体现了杜甫对艺术家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存殁口号二首·其二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存殁口号二首·其二》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期。郑虔(郑公)因安史之乱中受伪职,被贬台州司户卒于任所;曹霸(画马名家)晚年流落民间。诗中"粉绘长夜"谓郑虔逝去,"骅骝"(良马)指曹霸画作。杜甫借画家命运,既哀友人,更讽"天下无人识真艺"的庸俗世风,是其艺术批判诗的代表。
翻译注释
翻译
郑虔的那些粉绘,随着他的死亡早变成绝笔,曹霸虽然还画着丹青,但也已经白了头。
啊,自从郑公殁后,这满天之下,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山水?尽管曹将军尚存,而这人间,也并没有谁懂得去重视骅骝!
注释
(1)郑公:郑虔,唐代文学家、书画家。
(2)粉绘:彩色的图画。
(3)随:跟着,随着。
(4)长夜:谓人死后埋于地下,永处黑暗之中,如漫漫长夜。指死亡。
(5)曹霸:唐代最有名的鞍马人物画家之一,开元间的名画家。
(6)丹青: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之色。泛指绘画艺术。
(7)白头:白发,形容年老。
(8)天下何曾有山水:言郑虔既死,天下遂无人能臻其画山水之造诣。何曾:用于反问句,表示不曾。山水:山水画的简称。
(9)人间不解重骅骝:言世间不会看重曹霸及其鞍马画。人间:世间。不解:不懂,不理解。重:重视,看重。骅骝(huáliú):周穆王八骏马之一。泛指骏马。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天津桥春望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角招·为春瘦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乌塘
乌塘渺渺绿平堤,堤上行人各有携。
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
五洲夜发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
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夜渡两关记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