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兖州城楼》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登临兖州(今山东济宁)城楼所作。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齐鲁大地的壮阔景象,抒发了怀古之幽情。全诗境界开阔,对仗工整,展现了杜甫早期诗歌豪迈奔放的艺术风格,是其现存最早的律诗之一。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登兖州城楼》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25岁漫游齐赵时期。其父杜闲时任兖州司马,诗人"趋庭"(典出《论语》,指探望父亲)至此。诗中"海岱"(东海与泰山)、"青徐"(青州与徐州)勾勒齐鲁地理;"秦碑"(秦始皇刻石)、"鲁殿"(鲁灵光殿)引发历史沉思。这是杜甫诗歌创作起步阶段的重要作品,已显露出"会当凌绝顶"的雄浑气概。
翻译注释
翻译
来兖州探望我父亲的日子里,我初次登上城南楼纵目远眺。
浮云连绵于大海和泰山上空,平野一直伸展到青州和徐州。
孤高峄山仍矗立着秦皇石碑,荒城曲阜还存留着鲁灵光殿。
我素来都有怀古之意绪,当此登临之际独自生出万千感慨。
注释
(1)东郡:指兖州。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
(2)趋庭:谓子承父教。
(3)初:初次。
(4)海:指渤海。
(5)岱:指泰山。一作“岳”。
(6)入: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7)青徐:二州名,均与兖州邻境。
(8)孤嶂:指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
(9)秦碑:秦始皇登峄山时命人所记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10)在:指尚在。
(11)荒城:指曲阜故城。
(12)鲁殿:指鲁灵光殿,汉景帝儿子鲁共王所建,在曲阜。
(13)馀:残馀,残存。
(14)从来:意为向来如此。
(15)古意:伤古的意绪。
(16)踌躇:犹豫,徘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登州海市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伸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登岳阳楼望君山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登潼关怀远楼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
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登陇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登高有怀
秋菊开谁对,寒郊望更新。
乾坤东逝水,车马比来尘。
屈指悲时事,停杯忆远人。
汀花与岸草,何处不伤神。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