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以全景式构图展现江南春色的迷离之美。前两句"莺啼绿红"与"酒旗风动",从视听角度渲染生机盎然的明快景象;后两句"南朝寺庙"的历史追溯与"烟雨楼台"的朦胧现实,在时空交错中注入深沉慨叹。全诗以"啼-映-风-雨"为动态线索,明丽与含蓄并存,体现晚唐诗歌"尺幅万里"的艺术概括力。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江南春》此诗作于大中四年(850年)杜牧任湖州刺史期间。诗人面对江南佛寺林立景象,借南朝(宋齐梁陈)崇佛亡国的旧事,暗讽当朝佛教过度发展。"四百八十寺"虽为虚指(梁代建康实有寺五百余),却成为历史兴亡的文化符号,今南京鸡鸣寺、杭州灵隐寺等仍引此诗为历史注脚。
翻译注释
翻译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朦胧烟雨之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全文拼音版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相关推荐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