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五月雨

〔明代〕陈子龙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作品简介

《谒金门·五月雨》是明末清初词人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雨来之情景,下片写雨时生火取暖和雨后之景。从字面看,此词八句无一写到国亡,也无典故,只是即景会心,融情入景地描摹眼前之景,但结合词作时间和背景,知人论世,读者不难意会。故此词虽含而不露,但寄托分明似无迹可求,又能思而得之,将难以明言而又不得不言的家国之衰、复明之志抒发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谒金门·五月雨》此词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过江、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之时,陈子龙眼见日沉虞渊,心潮不平,遂以“五月雨”为题,写下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黄莺啼鸣的地方,摇落漫天细雨。放眼望那平坦的地方,人们纷纷散去了。树叶更绿了,花儿更红了。

想要生火取暖,但被雨水淋湿的木柴怎么也点不着,只有那一点微寒无法消除。忽然看见西楼上露出沾着雨滴的花影。阳光渐渐移去,禽鸟鸣啭,似乎在催促傍晚的到来。

注释

(1)摇荡:摇落,抖洒。

(2)疏雨:毛毛细雨,即梅雨。

(3)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4)断红:飘零的花瓣。

(5)弄晴:禽鸟初晴时鸣啭、戏耍。

(6)薄暮:傍晚。

全文拼音版

jīnmén··yuè
yīngchùyáodàngtiānshūpíngrénjìnduànhóngmíngshù
fèiyānshùzhǐyǒuqīnghánnánjiàn西lóuhuāyǐngnòngqíngcuī

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文学家、抗清志士。崇祯十年进士,与夏允彝等组织"几社",为复社重要成员。其诗早期婉丽,后转为悲壮,词作尤工,被誉为"明词殿军"。代表作《湘真阁集》等,多抒写家国之痛。清兵南下后,参与抗清斗争,被捕后投水殉国。其文学创作上承七子,下启云间派,与李雯、宋徵舆并称"云间三子",以气节与文采并重著称于世。

陈子龙的诗

相关推荐

谒金门·吟望直

〔宋代〕赵淇

吟望直,春在阑干咫尺。山插玉壶花倒立,雪明天混碧。

晓露丝丝琼滴,虚揭一帘云湿。犹有残梅黄半壁,香随 流水急。

谒金门·愁脉脉

〔宋代〕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谒金门·空相忆

〔唐代〕韦庄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谒金门·秋兴

〔宋代〕苏轼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谒金门·秋感

〔宋代〕苏轼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