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五月雨》是明末清初词人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雨来之情景,下片写雨时生火取暖和雨后之景。从字面看,此词八句无一写到国亡,也无典故,只是即景会心,融情入景地描摹眼前之景,但结合词作时间和背景,知人论世,读者不难意会。故此词虽含而不露,但寄托分明似无迹可求,又能思而得之,将难以明言而又不得不言的家国之衰、复明之志抒发得淋漓尽致。
谒金门·五月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谒金门·五月雨》此词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过江、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之时,陈子龙眼见日沉虞渊,心潮不平,遂以“五月雨”为题,写下此词。
翻译注释
翻译
黄莺啼鸣的地方,摇落漫天细雨。放眼望那平坦的地方,人们纷纷散去了。树叶更绿了,花儿更红了。
想要生火取暖,但被雨水淋湿的木柴怎么也点不着,只有那一点微寒无法消除。忽然看见西楼上露出沾着雨滴的花影。阳光渐渐移去,禽鸟鸣啭,似乎在催促傍晚的到来。
注释
(1)摇荡:摇落,抖洒。
(2)疏雨:毛毛细雨,即梅雨。
(3)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4)断红:飘零的花瓣。
(5)弄晴:禽鸟初晴时鸣啭、戏耍。
(6)薄暮:傍晚。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陈子龙的诗
相关推荐
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示知命弟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谒金门·吟望直
吟望直,春在阑干咫尺。山插玉壶花倒立,雪明天混碧。
晓露丝丝琼滴,虚揭一帘云湿。犹有残梅黄半壁,香随 流水急。
谒金门·归不得
归不得,一夜林乌头白。落月关山何处笛?马嘶还向北。
鱼雁沉沉江国,不忍闻君消息。恨不奋飞生六翼,乱云愁似幂。
谒金门·愁脉脉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谒金门·风丝袅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谒金门·行不得
行不得,黦地衰杨愁折。霜裂马声寒特特,雁飞关月黑。
目断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颜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国。
谒金门·空相忆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谒金门·秋兴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谒金门·秋感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