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清代〕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作品简介

《寒食》是清朝诗人洪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离家七载,未回去扫过墓。颔联写未能归故乡之情。颈联写寒食节的景象,借景抒情。末联进一步表现自己对父母家园的思念。这首诗主要是白描写法,而又蕴藉情深,诗用典很活脱,没有滞涩难解的弊病。

创作背景

《寒食》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康熙十三年(1672年)的一天。他远离家乡。外出求学。力求谋得一官半职来报答父老兄弟。但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寒食节的时候,七年时间过去了,作者还是两手空空,有感于此,作者觉得有愧于家人,从而写下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

儿女们都已经已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

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鹊,空山里声声鸣叫着杜鹃。

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注释

(1)七度:作家离家已七年,未曾归乡扫墓。

(2)墓田:指坟地。

(3)他乡:外乡。时作者居北京。

(4)故国:指故乡。

(5)明月飞乌鹊:借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

(6)空山鸣杜鹃:借用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之句。

(7)高堂:这里指家中的父母。李白《将进酒》诗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之句。

全文拼音版

hánshí
fénghánshícéngsǎotián
xiāngzhǎngérguóshānchuān
míngyuèfēiquèkōngshānmíngjuān
gāotángtiānbáicháolèiquán

作者介绍

洪升(1645—1704),字畴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20年均科举不第,自衣终身;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洪升的诗

相关推荐

寒松赋

〔唐代〕李绅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雨·其二

〔宋代〕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唐代〕骆宾王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

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

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

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

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