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七言绝句,以独特的时序视角赞颂初冬的生机之美。前两句"荷尽"与"菊残"先抑后扬,通过"擎雨盖""傲霜枝"的意象对比,展现草木不同的生命姿态;后两句突转笔锋,以"橙黄橘绿"的鲜亮色彩,颠覆传统对冬季的萧条认知。全诗在二十八字中完成"衰败-坚韧-丰硕"的情感递进,体现苏轼"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达观哲学。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赠刘景文》此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赠予时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友人刘季孙(字景文)。时年刘氏已五十八岁,苏轼以经霜犹茂的橘树喻其老当益壮。"橙黄橘绿"的意象取自屈原《橘颂》,却赋予其积极的人生启示,反映了北宋士大夫在逆境中寻求生命亮色的精神特质,对南宋陆游咏梅诗有所启发。
翻译注释
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3)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4)菊残:菊花凋谢。
(5)犹:仍然。
(6)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8)须记:一定要记住。
(9)最是:一作「正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