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春雨细如尘》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室外环境,用凄迷寂冷之景映带思妇孤独落寞之心;下片写室内之人,以“慵剪”、弹泪倚瑟、卜问吉凶三个动作暗示思妇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全词语言清丽,笔意古雅,含蓄不尽,婉曲动人。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这首此是朱敦儒早期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时,宋朝还不曾经历靖康之耻,现实生活对大宋臣民命运的颠覆还痛不及肤。朱敦儒在故里的隐居岁月里,放荡而超然不群。这个在小官僚家庭里出生的才子,尽管拥有朝野之望,却无心仕途,曾被两次举荐为学官而固辞不就。此时,他只沉迷于词的格律和四声,一篇一篇地放飞自己的或秀婉工丽或旷逸俊迈或稼妍放逸的诗词,把心情布置在随意和任性之中。这首小词《好事近》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出笼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春雨蒙蒙如细小的尘粒,打湿了楼外金黄的柳丝。绣花窗帘被风斜斜吹起,透过绿纱窗感受到寒意。
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拿起瑶瑟就流下了眼泪。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看看有没有亲人的消息。
注释
(1)好事近:词牌名。又称《钓船笛》《翠园枝》《倚秋千》。双调,上片四句,押两仄韵,22字;下片四句,押两仄韵,23字,共45字。
(2)慵:描写懒困的状态。
(3)瑶瑟:镶玉的华美的瑟。瑟: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
(4)紫姑:古代传说中的厕神。
(5)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朱敦儒的诗
相关推荐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好事近·夕景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
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好事近·湖上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好事近·夜起倚危楼
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惟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好事近·医者索酬劳
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
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观着这般火色,告妈妈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