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偶成》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于庆元元年(1195年)家居山阴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感怀大好河山,时刻不忘复国中兴的夙愿。此诗有感而发,跌宕多姿、联想深远而又一气贯注。
枕上偶成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冬,南宋朝廷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了陆游的官,面对这种无稽谗言和无理处置,陆游愤然离开临安,回到山阴故居。在闲居之中仍然忧念国事,《枕上偶成》这首诗就作于庆元元年(1195)十月闲居山阴期间。
翻译注释
翻译
我这被斥逐的老头不再存重回都城的希望,只好托身寄住在这江边满是黄叶的村庄。
我久久想望喝酒却欣喜地听到疏落的雨点声声,一觉梦醒,常常是满怀忧愁对着一盏昏暗的灯光。
难道要永久放弃黄河、潼关那险固优越的地方?周代、汉代建都立国的规模可要细细研究磋商。
我怨恨自己还不如高入云天的鸿雁,它在南飞时还可以经过中原大地的故国家乡!
注释
(1)放臣:流放之臣,古代称屈原为放臣。
(2)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陆游意指自己退职,不能再望临安。陆游此时乡居,仅任提举武夷山冲祐现闲居,不在朝位,故以放臣自称。
(3)身寄江头黄叶村:此句化用苏轼《题李世南所画秋景》诗“家在江南黄叶村”句意。
(4)酒渴:久不得饮酒。
(5)河潼:黄河、潼关。
(6)周汉规模要细论:全句是说要详细研究周、汉定都立国的宏大规模,以便准备收复中原后定都关中或者洛阳。周都丰、镐、洛邑;汉都长安、洛阳,都曾经统治包括中原在内的广大国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江夏别宋之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大酺·春雨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寄生草·感叹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
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怀州子城晚望少室
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南乡子·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投赠张端公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钟陵禁烟寄从弟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吴声子夜歌
净扫黄金阶,飞霜皓如雪。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