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是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又称《十九章之歌》)的第九章,是祭祀日神的歌谣。此诗描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面对日神出入变化,春秋冬夏周而复始,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进而希望自己像日神一样乘龙御天,泛游四海的情思心境。 全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赞美日神生命之无限,慨叹人世今生之短暂,展现出强烈的愿求永恒而不得的生命意识与乘龙以遨游的“天乐”情怀。
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日出入》是《郊祀歌》(因为歌辞有十九章,故又称《十九章之歌》)中的一章,祭的是日神。《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郊祀歌》主要用于进行郊祀。关于郊庙歌辞的创造群体,大体可分三种说法:皇帝、李延年及中央集权下的司马相如等文人群体。而这首《日出入》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皇帝本人。其创造缘起是汉武帝惑神仙不死之说,敬天地鬼神之祀。元狩(汉武帝年号,前122—前117)年间,曾令司马相如等作辞、李延年“弦歌”,制作了一组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郊祀歌》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作,而是长久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学者从“吾”“我”等第一人称直接对话性的语句中判断其作者有可能是汉武帝本人。受武帝时代的郊祀制度的制约,可将《郊祀歌》十九章分为用于甘泉泰山和汾阴后土、泰山明堂的乐歌“正歌”和不用于仪式,等待“选词以入乐”的“散歌”。这些散歌基本上是武帝巡祭或求仙路上的祥瑞歌。《日出入》一诗,当为“散歌”,是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武帝晚年东巡齐地、礼日成山时所作。而冯沅君以为此诗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时的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日出日落,何时才终穷?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
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
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
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
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
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
注释
(1)安穷:何有穷尽。安,何。穷,尽。
(2)时世:犹时代。《荀子·尧问》:“时世不同。”一说指自然界之时序变化,与社会人事变化相对。
(3)泊如: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的样子。四海之池,即谓四海。《史记·日者列传》:“地不足东南,以四海为池。”
(4)是:此。
(5)邪:语助词。
(6)谓何:还说什么呢。
(7)知:一说疑作“私”。
(8)六龙:古代传说日车以六龙(龙马)为驾,巡行天下。日出日入,即为日神驾六龙巡天,以成昼夜。
(9)调:发。一说协调之意,指龙马步伐配合协调。
(10)若:顺,此有愉悦之意。一说疑为“苦”字之讹,“以‘苦’与末句‘下’(古音虎)相叶,‘若’字则不叶”(郑文《汉诗选笺》)。
(11)訾:嗟叹之词。
(12)黄:指乘黄,传说中龙翼马身之神马名。《汉书》应劭注:“乘黄,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上仙者。”
(13)徕:同‘来’。一说“訾黄”当连读,同紫黄,即乘黄。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日出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日落望江赠荀丞
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
日落岭云归,延颈望江阴。
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
林际无穷极,云边不可寻。
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
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君居帝京内,高会日挥金。
岂念慕群客,咨嗟恋景沉。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日暮倚杖水边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日出行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
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日出东南隅行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
高台多妖丽,濬房出清颜。
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
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
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
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
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
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
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
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
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
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
悲歌吐清响,雅舞播幽兰。
丹唇含九秋,妍迹凌七盘。
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
绮态随颜变,沈姿无定源。
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
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
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
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
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
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鼯啼桂方秋,风灭籁归寂。
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隔。
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