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水接荆门陆控秦,卧龙陈迹久尤新。
长江之水与荆门相接,陆地则控制着通往秦地的要道,卧龙先生的遗迹虽年代久远,但如今依然如同新的一样。
剑关驿外青山旧,锦里祠边碧草春。
剑门关外的驿站旁,青山如故,武侯祠边,碧草逢春。
更筑飞楼瞰泸水,拟将遗恨问洪钧。
又建造高楼俯瞰泸水,想要将未竟的遗憾询问于苍天。
南方已定虽饶富,北望中原正惨神。
南方已经平定,虽然富饶,但向北眺望中原,心中充满了悲伤与忧虑。
注释
(1)陈迹:旧迹。
(2)洪钧:指天。
水接荆门陆控秦,卧龙陈迹久尤新。
剑关驿外青山旧,锦里祠边碧草春。
更筑飞楼瞰泸水,拟将遗恨问洪钧。
南方已定虽饶富,北望中原正惨神。
水接荆门陆控秦,卧龙陈迹久尤新。
长江之水与荆门相接,陆地则控制着通往秦地的要道,卧龙先生的遗迹虽年代久远,但如今依然如同新的一样。
剑关驿外青山旧,锦里祠边碧草春。
剑门关外的驿站旁,青山如故,武侯祠边,碧草逢春。
更筑飞楼瞰泸水,拟将遗恨问洪钧。
又建造高楼俯瞰泸水,想要将未竟的遗憾询问于苍天。
南方已定虽饶富,北望中原正惨神。
南方已经平定,虽然富饶,但向北眺望中原,心中充满了悲伤与忧虑。
(1)陈迹:旧迹。
(2)洪钧:指天。
《南定楼》是宋代学者晁公武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蜀中南定楼为观景台,首联“水接荆门陆控秦”以宏阔笔法勾勒巴蜀地理形胜,“卧龙陈迹”点醒历史记忆;颔联“剑关驿外”与“锦里祠边”的空间对举,在青山碧草的永恒中暗藏人事代谢;颈联“更筑飞楼瞰泸水”转写当下建筑,“遗恨问洪钧”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天道的诘问;尾联“南方已定”与“北望中原”的强烈反差,在空间对峙中迸发出深沉的遗民悲慨。全诗结构严整,用典精深,展现南宋边塞诗特有的地理焦虑与历史苍茫。
《南定楼》此诗应作于晁公武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期间(约公元1165-1171年),时南宋与金朝划淮而治已近四十年。诗中“南定楼”在泸州,为当时抗金前线要塞;“洪钧”语出《淮南子》“钧天广乐”,此处暗喻失衡的政治天道。与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合是诗人未”的自我调侃不同,晁诗更显士大夫对割据现实的清醒认知——其《郡斋读书志》收录《南北攻守类考》等兵书,可证其对军事地理的深入研究。这种将个人登临与国族命运紧密联系的写法,使该诗成为南宋“楼船夜雪”诗史的重要构成。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又是乌西匿,初看雁北翔。好与报檀郎: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只恐多时不似初。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共结因缘久远无。
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鷫鸘裘。针线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