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至日》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今昔的对比;颔联感叹冬至之际孤身饮酒;颈联寓情于景,由眼前的萧瑟之景联想到塞外边地的荒冷;尾联遥想故园美景,与眼前之景形成对照。写景笔调雄健,写情细腻婉曲。诗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感情的发展为经纬,故令诗意跌宕,格调沉郁,颇有唱叹之致。
云中至日
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云中至日》这首诗写冬至在云中郡(今山西大同)过节的所见所闻。康熙三年(1664年),诗人往谒山西按察副使曹溶,居住于大同的万物同春亭。冬至这天本应与家人团圆,身处天涯的诗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我去年就登临了缙云山,今年又置身于这风雪弥漫的白登山。
可怜我在冬至还在他乡为客,何曾想到会在此天涯举杯消愁。
傍晚边城响起的号角声直通雁门关,关外积雪呈现出斑驳之色,延伸到白龙堆沙漠。
遥想家乡在远方的江村之中,却又怕说起此时梅花已经盛开了。
注释
(1)云中:古郡名,今山西大同市。
(2)至日:冬至节。
(3)缙云岭:又名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县境。
(4)白登台:即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汉高祖被匈奴围困处。
(5)日至:日南至,即冬至。
(6)何意:何曾想到。
(7)天涯:远方。
(8)数:屡次。
(9)角:军中吹的号角。
(10)雁塞:即雁门塞,又名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
(11)关: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部,为长城要塞之一。
(12)马色:《唐书·回纥传》:“马色皆驳。”这里疑指地有积雪,现出斑驳之色。
(13)龙堆:亦称白龙堆,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14)愁说:指怕提起故乡风物。
(15)细细开:形容花枝繁盛,花时长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朱彝尊的诗
相关推荐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云州秋望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云安阻雨
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
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