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描写除夕之夜因年老多病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抒发了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首句“病眼少眠非守岁”直白道出身体衰颓之态;次句“老心多感又临春”进一步点明因年迈而对时光飞逝的敏感。后两句以“火销灯尽”象征长夜将尽,而“平头六十人”则坦然面对年届花甲的现实。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晚年诗风中的淡泊与豁达。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除夜》此诗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白居易时年六十岁,定居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诗人晚年多病(诗中“病眼”或指其眼疾),且历经政治沉浮(曾贬江州司马),故在除夕夜触景生情。唐代“平头”指六十岁(古人以六十甲子为一轮回,头发花白后修剪齐平),尾句的自嘲中暗含对生命无常的体悟,与其倡导的“知足保和”思想一脉相承。
翻译注释
翻译
双眼多病,彻夜难眠,并非是为了守岁;人心老了容易感伤,更何况又临近春节(天)。
灯火燃烧殆尽、天亮后,我便是六十岁的人了。
注释
(1)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2)平头:用在数字前面、表示整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
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
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
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除夜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除夜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除夜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除夜寄弟妹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除夜寄微之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