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

〔宋代〕苏轼

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人谁念此翁。

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藭。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

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人谁念此翁。

我这一生本来就轻视其他人,到了晚年又有谁会挂念我这老人呢?

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藭。

自己多次因言辞机敏而遭诬陷,就像马援遭 “薏苡之谤” 般蒙冤;只能姑且用“芎藭” 这类事物委婉表达情感。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

我的儿子尚可劝勉,堪比陶渊明责子的境况;我的妻子却比冯衍的妻子贤德不少。

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如果有人问我为何贫穷,我会说这是上天赋予的境遇,并不是因为被贬谪才开始贫穷的。

注释

(1)晚岁:晚年。

(2)薏苡:指薏苡之谤,典出《后汉书·马援传》,比喻蒙受不白之冤。其核心语义源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以薏苡祛瘴,归朝时载回一车作种,死后被诬陷为私运珍宝,致家族蒙冤不得归葬,后经六次申辩方得昭雪。

(3)廋词:指将含义隐藏在言辞中的隐语。

(4)元亮: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

(5)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拼音版

yùnwánggǒngliùshǒu··
píngshēngqīngwǎnsuìrénshuíniànwēng
qiǎocéngzāosōuliáotuōqiōngqióng
háitóngyuánliàngquèchàxiánshèngjìngtōng
ruòwènpíntiānsuǒyīnqiānzhéshǐnángkōng

作品简介

《次韵和王巩六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谪居黄州期间创作的七言组诗。该组诗以"少年带刀剑"与"老大服犁锄"的意象形成人生阶段对比,通过"从军乐""解佩"等历史典故展现豪放词风与人生感慨。六首诗贯穿作者被贬时期的农耕生活描写,末章"他年赤墀下,玉立看垂绅"句暗示重返朝堂的期许。诗中"穿空 一作崩云"的异文考证,揭示了宋代诗歌版本的流传特征。组诗采用次韵形式回应友人王巩,融入"六凿""刀圭"等典故,展现了苏轼晚年创作中典故化用的成熟技法。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次韵杨君全送酒

〔宋代〕黄庭坚

扶衰却老世无方,惟有君家酒未尝。

秋入园林花老眼,茗搜文字响枯肠。

醡头夜雨排檐滴,杯面春风绕鼻香。

不待澄清遣分送,定知佳客对空觞。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宋代〕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宋代〕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

〔宋代〕苏轼

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人谁念此翁。

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藭。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

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二

〔宋代〕苏轼

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

老大服犁锄,解佩付镕铄。

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

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

四时俯有取,一饱天所酢。

君生纨绮间,欲学非其脚。

左右玉纤纤,束薪谁为缚。

勿令闻此语,翠黛頩将恶。

笑我一间茅,妇姑纷六凿。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一

〔宋代〕苏轼

君谈阳朔山,不作一钱直。

岩藏两头蛇,瘴落千仞翼。

雅宜驩兜放,颇讶虞舜陟。

暂来已可畏,览镜忧面黑。

况子三年囚,苦雾变饮食。

吉人终不死,仰荷天地德。

我来黄冈下,攲枕江流碧。

江南武昌山,向我如咫尺。

春蔬黄土软,冻笋苍崖坼。

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

遥知丹穴近,为斸勾漏石。

他年分刀圭,名字挂仙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