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吟

〔魏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作品简介

《泰山吟》是魏晋诗人陆机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描绘泰山高耸入云,仿佛直通天庭的壮丽景象,突出了泰山的雄伟与崇高;接着进一步描绘出泰山的高峻与云雾缭绕的神秘氛围,还引入泰山脚下的梁甫馆和蒿里亭;最后以想象之笔,写泰山作为冥界与神界的交汇之地,万鬼幽行、百灵聚集的奇异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在泰山侧长吟慷慨,抒发心中激昂情感的场景。全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是对泰山雄伟景象及其神秘文化的赞美与慨叹。

翻译注释

翻译

泰山何其高,高耸伸延直至天宫。

太高的地方周围已经看不见了,积聚着的云气显得特别昏暗。

梁父山上也有驿馆,蒿里山也有驿亭。

阴间的路途迎接众多鬼神,神圣的房舍集聚众多幽灵。

在泰山旁长久吟唱,情绪激昂地唱起激扬的楚地曲调。

注释

(1)一何:何其。多么。

(2)迢迢:遥远貌。高深貌。

(3)造:到,去。

(4)天庭:天帝的宫廷;天帝的朝廷。指天空。

(5)峻极:高峻的极限。极高。

(6)周:周边。周围。

(7)层云:层层云气。积聚着的云气。

(8)郁:郁积。浓积。

(9)冥冥:昏暗。黑夜。

(10)梁甫: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在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多有陵墓。

(11)馆:馆舍。驿馆。

(12)蒿里: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

(13)亭:驿亭。亭台。亭子。

(14)幽涂:幽冥之途。阴间的路途。涂:途。

(15)延:延引。迎接。

(16)神房:神灵的房舍。神圣的房舍。

(17)百灵:众多幽灵。

(18)长吟:长久吟唱。哀愁怨慕时发出长而缓的声音。吟唱《泰山吟》。

(19)慷慨:情绪激昂。

(20)激:激扬。

(21)楚声:楚地的声音,楚地的曲调。

全文拼音版

tàishānyín
tàishāngāotiáotiáozàotiāntíng
jùnzhōuyuǎncéngyúnmíngmíng
liángyǒuguǎnhāoyǒutíng
yōuyánwànguǐshénfángbǎilíng
zhǎngyíntàishānkāngkǎichǔshēng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吴亡后出仕西晋,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后卷入“八王之乱”遭谗遇害,年仅四十三岁。工诗善文,辞藻宏丽,骈文尤佳,代表作《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亦擅书法,有《平复帖》传世,为现存最早名家墨迹。

相关推荐

登泰山

〔元代〕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游泰山六首·其二

〔唐代〕李白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泰山吟

〔魏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游泰山六首·其五

〔唐代〕李白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游泰山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游泰山六首·其四

〔唐代〕李白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游泰山六首·其六

〔唐代〕李白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登泰山记

〔清代〕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吟

〔南北朝〕谢灵运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巘,触石辄芊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