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行

〔两汉〕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为墟。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

昏聩糊涂干下颠倒是非的事啊,那惩罚自然要随之而来。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

嬖幸妺喜杀掉关龙逢,夏桀因此被放逐到鸣条。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

商纣听不进祖伊的谏言,人头便被挂在旗杆。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

赵高指鹿说成马,胡亥因而把命搭。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

夫差临死才醒悟,说他再无面目见子胥。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

戎王接纳女乐十六个,致使贤臣由余也失却。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为墟。

贪图好马和玉壁,虞虢因此变废墟。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三人说市上有虎就成真,仁慈的母亲也不免惑众论。

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既然卞和献玉反被砍掉足,就难怪接與要佯狂归草庐!

注释

(1)默默:即“墨墨”,昏暗。

(2)违:不正。施行违,干是非颜倒的事。

(3)末喜:即妺喜,夏桀之妻。

(4)龙逢:即关龙逢,夏桀之臣。

(5)鸣条:在今山西安邑县西。《史记·夏本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鸡条,遂放而死。”

(6)祖伊:殷末贤臣,在周人战胜黎国的时候,曾告被说:“惟王淫戏,用自绝”,因此天命人心都不顺殷。

(7)白旄:竿头上有犛牛尾的旗子。周人入商,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斩下纣的头悬在有白旄的旗杆上。

(8)指鹿用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日:“马也”。二世笑曰:承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9)夫差:春秋时吴国的国王。他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强大起来,伍子胥看出越国是吴的心腹威胁,因而反对与越讲和,屡谏夫差,夫差不听,反因太宰譎的谗言,赐伍子胥死。夫差后来被越国打败,临死时才悔悟,说“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10)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春秋时秦国与戎为邻,其国有贤臣由余,秦穆公要离间其君臣,便送女乐二八给其王。由余因被疏远,终于归秦。

(11)璧马祸及虢:春秋时晋献公要伐虢国,向虞国借路,以好马好玉送给虞君,虞君贪这两件礼物,许晋军借路,结果,晋军灭號后,回头又把虞国灭了。

(12)三夫成市虎:古代成语,是说如果连续有三个人都说市上有虎,无论有没有,人们都信为真的了。

(13)慈母投杼趋:鲁国有个和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赶紧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系了人”。曾参母亲相信儿子的品行,不理会这个报告。

(14)刖:割脚的酷刑。

折杨柳行拼音版

zhéyángliǔxíng
shīxíngwéijuésuíshìlái
shālóngféngjiéfàngmíngtiáo
yányòngzhòutóuxuánbáimáo
zhǐ鹿yòngwèihàisàng
chàlínmìngjuénǎiyún
róngwángwángyóu
huòguóèrguówèi
sānchéngshìtóuzhù
biànzhīyuèjiēguīcǎo

作品简介

《折杨柳行》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首民歌,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此诗列举夏桀、商纣、秦二世、吴王夫差、戎王、虞君等历史人物的相关事件,说明了如果干了是非颠倒的事,那么惩罚便会随之而来的道理。全诗语言精警,鉴戒意味浓厚,虽多说教气息,但并没有令人生厌的面目,反倒富有哲理味。

创作背景

《折杨柳行》此诗作年难以考证,大概是当时贤臣进谏不成之后所作的。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此应是贤者谏不得行,而作诗以讽。”

作者介绍

汉乐府是西汉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亦指由其采集、创作并演唱的诗歌总称。其职能为制礼作乐、采集民歌,由此保存了大量民间歌辞。乐府诗语言质朴,叙事性强,真实反映了汉代社会风貌与人民情感,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名篇。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影响了后世五言诗与叙事诗的发展,是《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汇集。汉乐府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折桂令·寄远

〔元代〕乔吉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

〔元代〕张养浩

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折桂令·拟张鸣善

〔元代〕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元代〕乔吉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折桂令·吴山秀

〔元代〕任昱

钱塘江上嵯峨,浓淡皆宜,态度偏多。泪雨溟濛,歌云缥缈,舞雪婆娑。

胜楚岫高堆翠螺,似张郎巧画青娥。消得吟哦,欲比西施,来问东坡。

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元代〕乔吉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折桂令·问秦淮

〔清代〕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杨柳

〔唐代〕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折桂令·自述

〔金代〕元吉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

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