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杂歌·浔阳乐

〔南北朝〕鲍令晖

稽亭故人去,九里新人还。

送一便迎两,无有暂时闲。

作品简介

《近代杂歌·浔阳乐》是南朝女诗人鲍令晖的一首五言短诗,属乐府杂曲歌辞。诗歌以浔阳(今江西九江)驿站为背景,通过“稽亭”“九里”两地名的对举,勾勒出送往迎来的繁忙场景。前两句“故人去”与“新人还”形成时空交错,后两句“送一迎两”以夸张笔法强化驿站人流不息之状,“无有暂时闲”直抒奔波劳碌之感。全诗语言简练如民歌,仅二十字便生动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水路要冲人流如织的社会图景,暗含对人生漂泊的感慨。

翻译注释

翻译

稽亭边,旧友离去;九里外,新人归来。

送走一人接着迎来两人,没有片刻得空闲。

注释

(1)无有:没有。

全文拼音版

jìndài··xúnyáng
tíngrénjiǔxīnrénhái
sòng便biànyíngliǎngyǒuzànshíxián

作者介绍

鲍令晖(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著名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郯城)人。才子鲍照之妹。出身寒微,有才思,诗风清丽婉转,尤擅拟古与闺情诗。钟嵘《诗品》评其诗“崭绝清巧,拟古尤胜”。作品多散佚,今存诗仅七首,载于《玉台新咏》。是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有重要地位的女诗人之一。

相关推荐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

〔五代〕欧阳炯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代〕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卜算子·齿落

〔宋代〕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越州赵公救灾记

〔宋代〕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馀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馀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馀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唐多令·苕溪有牧之之感

〔宋代〕尹焕

蘋末转清商,溪声共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慢绾乌云新浴罢,裙拂地、水沉香。

歌短旧情长,重来惊鬓霜。怅绿阴、青子成双。说著前欢佯不睬,飏莲子、打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