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上人茅斋》是杜甫早期造访僧人巳公居所时所作的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与方外之士的交游雅趣。首联点明茅斋赋诗的文人传统;颔联"枕簟入林""茶瓜留客"以简朴物象勾勒隐逸生活;颈联"江莲白羽""天棘青丝"的工笔对仗,将自然景物转化为禅意符号;尾联以东晋高僧支遁、名士许询自况,在谦逊中暗含对佛理与诗境融合的追求。全诗语言清新生动,是研究杜甫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文本。
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巳上人茅斋》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杜甫30岁,漫游齐赵间。巳上人生平不详,当为隐居齐鲁的僧人。诗中"许询"(东晋玄言诗人)、"支遁"(佛学大师)的典故,反映青年杜甫对佛教与玄学交融的文化兴趣。"天棘"为佛家象征物(天门冬),"白羽"(白莲)暗喻净土信仰,可见盛唐时期士僧交往的思想特征。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巳公的茅屋下面,可以写出新的诗篇。
枕席铺设在树林间,多么幽静;用茶果待客,长时间地把我挽留。
江面上的莲花像摇动着的白色羽毛,天门冬延伸着清翠的藤蔓。
我徒然忝列在像许询这样的名士中间,巳公则如同高人支遁,精深的议论让我难以酬答。
注释
(1)巳上人:事迹不详。上人:指隐士。
(2)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3)天棘:即天门冬,一种藤蔓植物。
(4)忝:有愧于,谦辞。
(5)许询:东晋人,好游山水,通佛学,曾与东晋佛学者支遁交游。
(6)支遁:东晋佛学家。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春日五首·其一
幅巾投晓入西园,春动林塘物物鲜。
却憩小庭才日出,海棠花发麝香眠。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寄宇文判官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客游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蝶恋花·几股湘江龙骨瘦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雁儿落带青江引·喜山林眼界高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休官,再不想长安道。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
杂诗十二首·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