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上人茅斋

〔唐代〕杜甫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作品简介

《巳上人茅斋》是杜甫早期造访僧人巳公居所时所作的五言律诗,展现了诗人与方外之士的交游雅趣。首联点明茅斋赋诗的文人传统;颔联"枕簟入林""茶瓜留客"以简朴物象勾勒隐逸生活;颈联"江莲白羽""天棘青丝"的工笔对仗,将自然景物转化为禅意符号;尾联以东晋高僧支遁、名士许询自况,在谦逊中暗含对佛理与诗境融合的追求。全诗语言清新生动,是研究杜甫早期佛教思想的重要文本。

创作背景

《巳上人茅斋》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时杜甫30岁,漫游齐赵间。巳上人生平不详,当为隐居齐鲁的僧人。诗中"许询"(东晋玄言诗人)、"支遁"(佛学大师)的典故,反映青年杜甫对佛教与玄学交融的文化兴趣。"天棘"为佛家象征物(天门冬),"白羽"(白莲)暗喻净土信仰,可见盛唐时期士僧交往的思想特征。

翻译注释

翻译

在巳公的茅屋下面,可以写出新的诗篇。

枕席铺设在树林间,多么幽静;用茶果待客,长时间地把我挽留。

江面上的莲花像摇动着的白色羽毛,天门冬延伸着清翠的藤蔓。

我徒然忝列在像许询这样的名士中间,巳公则如同高人支遁,精深的议论让我难以酬答。

注释

(1)巳上人:事迹不详。上人:指隐士。

(2)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3)天棘:即天门冬,一种藤蔓植物。

(4)忝:有愧于,谦辞。

(5)许询:东晋人,好游山水,通佛学,曾与东晋佛学者支遁交游。

(6)支遁:东晋佛学家。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全文拼音版

shàngrénmáozhāi
gōngmáoxiàxīnshī
zhěndiànlíncháguāliúchí
jiāngliányáobáitiānmànqīng
kōngtiǎnxúnbèinánchóuzhīdù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寄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客游

〔唐代〕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蝶恋花·几股湘江龙骨瘦

〔金代〕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杂诗十二首·其四

〔魏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