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唐代〕杜甫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边地的秋天阴雨连绵,天黑得早而亮得晚。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檐雨纷乱淋湿了帷幔,山云低浮度过了矮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鸬鹚为了捕鱼而窥视浅井,蚯蚓为了避湿而爬进厅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门前没有车踪马迹,百草长得茂盛异常。

注释

(1)久:一作“夕”。

(2)鸬鹚:又名鱼鹰,善捕鱼。农家饲养之以帮助捕鱼,此时因雨多井满,鸬鹚以为井水中有鱼,故窥视。

(3)深:一作“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拼音版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shí
biānqiūyīnjiǔbiànchénguāng
yánluànlínmànshānyúnqiáng
kuīqiǎnjǐngqiūyǐnshàngshēntáng
chēxiāosuǒménqiánbǎicǎozhǎ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