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是杜甫鉴赏唐代书画大家薛稷遗迹的纪游诗,开创了"以诗论书画"的文艺批评范式。全诗以三重视角展开:首四句评薛稷"古风"(《陕郊篇》诗作)与"书画传"的人生错位;中八句"垂露姿""蛟龙缠"等意象,再现其书法笔力之雄健,"西方变"(佛教壁画)的描写凸显绘画震撼力;末四句"郭薛才贤"(郭指郭虔瓘)的并提与"百载谁复"之问,将艺术鉴赏升华为对永恒价值的追寻。诗中"色未填"的未完成壁画,恰成"功名忤"的绝妙隐喻。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时。薛稷(649—713)为"初唐四家"之一,其通泉县(属梓州)书画壁乃开元年间杰作。诗中"功名忤"指薛稷因太平公主案被赐死,"西方变"反映盛唐佛教艺术高峰。在安史之乱摧毁两京文化的背景下,此诗通过对前朝艺术瑰宝的凝视,完成对盛唐文明的哀婉祭奠。
翻译注释
翻译
薛少保曾写过一首古风,那就是他的《陕郊篇》。
可惜他仕途受阻,身处逆境,如今只能看到他的书画留传。
我到梓州的东面游历,见到他的遗迹留在涪水旁边。
他作的画藏在佛寺里面,他写的字在金匾上高悬。
仰看书法的笔画如悬针垂露,毫不松散也毫不萎蔫。
气势雄浑的三个大字,像蛟龙紧紧相互纠缠。
又画出佛经变文的故事,从地面一直画到屋椽。
墙壁上形象飞动,费尽心力经营,到如今颜色已脱落不全。
我这次旅行一再大开眼界,郭震和薛稷都是一时的才贤。
不知再过一百年之后,又将有什么伟大人物来到通泉。
注释
(1)薛稷少保:太子少保薛稷,初唐书画家。
(2)陕郊篇:薛稷诗《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有云“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3)青莲界:佛寺。
(4)垂露:书法之一体。
(5)西方变:佛教变相,用图画或雕塑宣示佛经故事。
(6)色未填:未褪色。
(7)百:一作“千”。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村童戏溪上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观胡人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观内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观朝雨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观插秧
插秧如插针,琐细亦良苦。
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
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
观兵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